标签: 核电站
海鸥股份:公司已参与徐圩核电站部分冷却塔项目建设
证券日报网讯海鸥股份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参与徐圩核电站部分冷却塔项目建设。根据中国核电(601985.sh)2024年8月...配套建设蒸汽换热站,建成后设计工况下将同时具备高品质蒸汽供应能力和发电能力。
日本最大核电站,“预计将于本周恢复运行”
其装机容量为8212兆瓦,为全球净发电量最大核电站之一...该核电站7号机组为首都圈等地供电,2017年通过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安全审查,但后续因被曝光存在多个安全漏洞而被规制委禁止重启,直至2023年12月检验通过后才解除禁令...
历史性突破,普京下血本了!11月10日俄媒爆出猛料,俄罗斯绕过中美向印度转让核技
历史性突破,普京下血本了!11月10日俄媒爆出猛料,俄罗斯绕过中美向印度转让核技术,并且这次俄核电巨头同意给的还是“独家机密”——漂浮核电站,知情人士透露:俄印在核能领域的合作迈向了新一个台阶,并且设计更高水平的本土化和技术转让!今年11月刚开头,国际能源圈就炸开了锅,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和印度新德里方面,居然达成了一笔超级大买卖,不是普通的卖几台核电设备,而是俄罗斯把自家压箱底的绝活:漂浮核电站技术,准备直接交给印度。这漂浮核电站到底是什么?通俗地说,它就像一块巨型的“移动充电宝”,漂在海上就能发电。传统核电站要占地、要建厂房、选地理位置,可这个可以拖着去任何海域,电力供应灵活、机动性强。更妙的是,它还能顺带搞海水淡化,解决缺水问题,一机多用,俄罗斯自己早就上手了,远东海域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就已经在服役。最让人惊讶的,是俄罗斯这次不仅卖设备,还打算“手把手教印度做”,这东西技术含量高得离谱:反应堆尺寸怎么控制、狂风巨浪里怎么保持安全、防泄漏标准有多高……每一条都是欧美国家头疼的问题。俄方这次不仅把设备交出去,还附带完整工艺、设计方案和操作教程,简直是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全盘教给别人。在核能领域,这种做法非常罕见,过去大家都是藏着掖着,不愿让别人学会,而这次俄罗斯甘心把最宝贵的技术交出去,说明当前国际局势下,它真的把最有价值的筹码都押了上去。对俄方来说,西方制裁重拳出击,他们急需一个既能消化技术,又不受政治干扰的合作伙伴,把尖端技术变成真金白银,同时在外交上也能突围。印度这边也急需解决能源短板。工业化发展迅猛,可电力不足一直拖后腿,每年因缺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印度想在南亚搞出“大国气场”,能源技术上却常常受制于人,这让他们很不爽。当俄罗斯提出这套能增强国家话语权的高端技术方案时,双方一拍即合,这种独家合作,不仅让美国插手南亚能源市场的企图落空,还让俄印关系更紧密,形成了一种互利捆绑。简单说,这笔交易不仅是能源设备买卖,更是一场技术、战略和外交的多重博弈,俄罗斯拿出顶级技术换回市场和现金,印度获得提升工业能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关键工具。漂浮核电站技术的转让,不只是电站设备的买卖,更是两国在能源和地缘政治上“互相加码”的信号。可以预见,这事对南亚能源格局、对全球核能技术扩散、乃至对大国博弈都有深远影响。俄罗斯愿意放出核心技术,印度也能靠它稳住工业发展,两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让外界都看到了能源领域新局势的雏形。对此你怎么看?信源:看看新闻
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11月18日正式开建
观点网讯:11月18日,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中广核招远核电1号机组,核岛第一罐混凝土顺利浇筑,标志着山东招远核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据介绍,此次开工的是招远核电项目一期一号机组,整个招远核电项目...
5 亿英镑投建!英国威尔法基地将建首座小型核电站,美方反对
据悉,这座小型核电站采用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技术,预计于 2026 年动工,目标在 2030 年代中期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英国约 300 万家庭的常规用电需求,为英国 2050 年达成净零排放目标提供关键支撑,同时...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炸!炸!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炸!炸!炸!”当地时间11月8日凌晨到11月9日,乌克兰全国经历了俄乌战争中最惨的一天:乌克兰全境大停电,包括基辅市,哈尔科夫市等地区,全部停电,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11月8日深夜,乌克兰人本以为只是冬天里普通的一个夜晚,没想到竟然成了全国最黑暗的一天。基辅、哈尔科夫这些大城市首当其冲,之前还好好的,突然就断了电,连水和暖气都跟着停了,大冬天的,零下好几度的天儿,老百姓在家里冻得直打哆嗦,出门连个路灯都没有,黑灯瞎火的谁敢走动啊。谁能想到好好的冬天夜晚能变成这么难熬的日子?乌克兰中央能源公司都急得直跺脚,说全国的发电设施全停了,发电量直接降到零,这可是冲突以来头一回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哈尔科夫更惨,十万人家里没电没水没暖气,波尔塔瓦州的主要城市一整天都泡在黑暗里,基辅就算偶尔有点电,也是时好时坏,泽连斯基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两度遇上停电,只能苦笑着说“这很正常”。这一切都是俄军的袭击闹的,他们这次下手太狠了,两天内扔了差不多460架无人机和45枚导弹,跟下雨似的往乌克兰能源设施上砸。更让人揪心的是那13枚被传成“全球禁止”的导弹,后来才知道是9M729巡航导弹,这玩意儿以前确实在《中导条约》里被禁过,因为射程刚好卡在500到5500公里的禁令范围里,美国早年就指控俄罗斯偷偷试射,可俄方一直不承认。直到2025年8月,俄罗斯说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干脆宣布重新用上这款导弹,这下可好,直接用到了乌克兰战场上。别小看这13枚导弹,每一枚都能装500公斤的高爆弹头,准头还特别高,误差不到30米,想打哪个电站就打哪个,而且最吓人的是它能换战术核弹头。俄军这次用的是常规弹头,但这意思明摆着:我手里有能装核弹的家伙,你们别逼我。他们用伊斯坎德尔-K发射车装着这导弹,开车到处跑,想抓都抓不着,生存能力强得很,一枚造价就六七百万美元,一次性扔13枚,根本不是为了炸个电站那么简单。这其实就是俄罗斯给西方递的警告信,之前美国给了乌克兰ATACMS导弹,乌军拿着打了俄罗斯的纵深目标,俄罗斯这是报复。而且他们看透了西方的难处,美国就算想给乌克兰战斧导弹,乌军也没有能发射的平台,改造发射车得半年多,雷神公司一年才造五六十枚,美军自己都不够用,真要给乌克兰还得等三年,俄罗斯就是瞅准了这点,才敢亮出这狠家伙试探底线。有人说“核打击前最后警告”是不是太夸张了?其实也不全是瞎传。普京早在2024年底就说过,要是乌克兰敢搞核武器,俄罗斯不惜用核打击回应,后来还改了核威慑政策,不光是挨了核打击能反击,就算受核国家支持的常规武器大规模攻击,也可能动用核力量。现在把能装核弹头的导弹扔到乌克兰,就是把这警告摆到明面上:北约再敢加码援乌,甚至派兵来,后果自负。俄军这次的打法太鸡贼了,先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冲破乌克兰的防空网,这玩意儿飞得快,根本拦不住,一下就把变电站、发电站这些硬目标炸烂。接着派无人机群补刀,维修人员刚要去修,无人机又过来了,根本没法靠近。他们还故意分好几批打,错着时间来,让维修的人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就是要让能源设施一直瘫痪下去。这一瘫痪,乌克兰整个战争机器都转不动了,电力没了,防空雷达开不了,导弹也没法发射;铁路没电,武器和物资运不到前线;军工企业停工,造不出炮弹;连前线士兵的取暖都成问题,冬天在战壕里没暖气,哪还有力气打仗,俄罗斯这是掐住了乌克兰的“脖子”,想让他们没法再坚持下去。最可怜的还是老百姓,基辅市民大晚上得摸黑出门买东西,老人孩子冻得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哈尔科夫已经有4个人因为这场袭击没了命。更危险的是,导弹还击中了给核电站供电的变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差点断了电,这要是出点事儿,整个欧洲都得受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都赶紧派人去看情况了。乌克兰自己根本修不好这些设施,之前10月份的袭击就炸坏了60%的天然气生产设施,这次更是雪上加霜。泽连斯基喊着让维修人员连夜干活,可核心设备都毁了,没零件没技术,怎么修?只能盼着西方帮忙,可西方现在也犯难,防空武器不够用,修能源设施的钱和技术也跟不上,哪有那么容易救急。其实这事儿还有另一面,乌克兰最近也在打俄罗斯的油库和炼油厂,想断俄罗斯的能源财路,别尔哥罗德州的老百姓也因为乌军袭击没了电和暖气。可话说回来,不管谁打谁,最后遭罪的都是普通人家,冬天本来就不好过,现在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了,这日子咋熬啊。现在局势越来越危险了,俄罗斯用“准核弹”施压,西方援乌跟不上,乌克兰老百姓在寒冬里受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打仗了,是拿民生当筹码,拿老百姓的命当赌注,真希望这黑暗能早点过去,别再让无辜的人遭罪了,再这么打下去,谁都没有赢家。
中元股份:我国钍铀核燃料转换利好,公司产品用于17座核电站
请问贵司核心拳头产品是否是核电站不可或缺产品?...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时间同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公司智能电网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网建设、电源建设、配网建设、...
电费要降价?中国这项黑科技让西北沙漠也能建核电站
燃料又多又便宜,发电效率还比传统核电站高1.5倍,你说电费能不降吗?安全又环保,核废料百年就无害 你可能还担心核废料问题。传统核电站的核废料放射性要持续上万年,处理起来特别麻烦。但钍堆的废料,放射性一百年就衰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