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

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进一步进行内部改革。德媒声称,如果中国将这一阶段性的战略平衡误读为有能力在台湾问题上通过强势手段与日本及其盟友“正面碰撞”,则可能重蹈晚清甲午战争的覆辙——因战略冒进暴露其脆弱,最终吞下深远代价 这些媒体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方面是看到中国当前确实面临产能过剩、老龄化加剧、就业压力等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的国家性质、战略逻辑和综合实力存在深层次的误读,将主权问题与发展问题人为对立,并用陈旧的历史视角套用当下的国际格局。 他们不明白,对于中国来说,主权领土完整绝对没有任何余地。 台湾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被搁置或选择的“选项”,而是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问题,这与内部改革之间根本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冲突。中国始终在推进内部发展的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两者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排斥。 现代中国早已不是晚清时期的腐朽政权,当时的清朝工业产值仅占全球2%,铁路里程不足400公里,军事装备落后且弹药依赖进口,加之政治腐败、社会分裂,最终在战争中一败涂地。 而如今的中国,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全球32%,发电量是美国的1.8倍,5G基站数量占全球六成,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的工业实力为国家发展和主权维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那些将当下局势与甲午战争类比的观点,完全忽视了历史背景与国家实力的本质区别。 晚清时期,国家动员能力低下,民众动员率仅0.2%,地方势力截留60%税收导致财政崩溃。 而现在的中国,依托3.5万公里高铁网络,能在72小时内完成兵力快速投送,48小时内可编组千万级预备役,3.1万亿美元的中央财政储备和87分的战略执行力指数,彰显了强大的治理效能和社会凝聚力。 在军事层面,中国已构建起包括高超音速武器、电磁弹射技术、海底观测网络在内的现代化防御体系,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之间30年以上的技术代差形成天壤之别,更不存在所谓“暴露脆弱”的情况。 德媒将台湾问题视为“战略冒进”,本质上是混淆了主权捍卫与对外扩张的界限。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意志,源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这一立场有着坚实的法理和民意基础,绝非所谓的“冒进”。 同时,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内部改革一直在持续深化,在应对发展中的问题时,既有着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的支撑,也通过“双循环”体系增强了发展韧性。 所谓“二选一”的论断,无视中国在复杂环境中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也低估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 当今世界早已不是丛林法则盛行的时代,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112个国家建立合作,在全球治理中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那些预言中国会重蹈历史覆辙的声音,既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也误判了当今的国际格局和中国的战略韧性。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同时始终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将两者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注定会被历史和现实所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