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24日,综合日媒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大

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24日,综合日媒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大型无人机“海上卫士”23日在北九州机场着陆时,螺旋桨和尾翼与跑道接触并受损,国土交通省已将其认定为“重大事故”。 说白了,这事闹得不小。40亿日元一架的高精尖无人机刚上阵,就在家门口摔了个大跟头,直接让人见识到高科技也不是铁板一块。 这不光是日本自己的烦心事,更像是给全世界正在追逐无人机梦的国家提了个醒:别觉得装备先进就万事大吉,安全这根弦还真不能松。 这回出事的主角叫“海上卫士”,型号是MQ-9B,出自美国通用原子公司。日本为了这几架装备可是下了血本,单价折合人民币两亿多,海上保安厅已部署三架,计划2025年度内再增配两架。 23号那天,这架无人机完成飞行后通过地面远程操控着陆时姿态不对,螺旋桨和尾翼都磕到跑道上了,着陆后已失去自行移动能力。 事故一出,跑道马上封了四十分钟,三趟民航飞机出现延误等情况,机场里外都跟着遭殃。 日本国土交通省也没含糊,直接认定为“重大事故”,运输安全委员会已指派调查官展开调查,这标准可不是闹着玩的。 日本这套标准下,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可能不只是简单的机械问题,很可能涉及设计、操作,甚至是系统性隐患,必须彻查。 这批无人机计划是监视海洋用的,尤其是钓鱼岛方向。日本一直希望靠着无人机的全天候侦察能力,强化自己在相关海域的存在感。 可现在飞机还没充分形成战力,就在机场摔了,损失不小,信心更是打了折扣。日本媒体也直接点出,这下对无人机未来能不能胜任重要任务,外界是要打上问号的。 其实,类似的事可不止发生在日本。放眼全球,大型无人机想要“飞得又高又远”,可这一路走来,摔跤、撞车的还真不少。 美国空军自家的MQ-9“死神”就有不少前科,仅2025年11月24日就有一架驻韩美军MQ-9在韩国群山附近海域坠毁,训练和实战中掉下来也不是一回两回。 无人机这玩意儿,尤其是像“海上卫士”这么大的,最难的环节就是起飞和降落。操作员得死死盯着,传感器、数据链、自动控制系统,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让飞机直接“亲吻”跑道。 别看机器上了天,背后还是要靠人。哪怕技术再牛,操作员培训不到位、流程不规范,随时都能出状况。有时候,天气不好、风向突变、系统延迟,都会把小问题放大成大麻烦。 这次北九州的事故,海上保安厅初步判断是着陆时机体后部与跑道发生碰撞所致,机器和人都没能扛住考验。 日本引进“海上卫士”,主要想用它长达24小时以上的续航和高端侦察系统,一口气看住大片海域。 尤其是对钓鱼岛周围,日本一直想加强掌控感。可问题来了,装备再好,操作员不熟练,后勤保障跟不上,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值得注意的是,MQ-9B系列此前已发生过包括自动驾驶装置、电力系统在内的4次故障,其复杂的系统对维护要求极高,日本目前的技术积累和维修体系能不能撑住,还得打个问号。 更关键的是,无人机和民航客机要共用空域,这次事故后,空域管理的挑战也被放大了。如何做到既能让无人机高效执行任务,又不打乱民航正常运行,这考验的是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 说到底,无人机时代确实让各国看到了提高效率的新希望,但也像一把双刃剑。装备越先进,风险和管理难度也水涨船高。 日本“海上卫士”这回摔了,背后折射的是全球无人机发展的共性难题。美国、日本都摔过,这些教训摆在眼前,谁都不能装作没看见。 中国这几年无人机发展突飞猛进,像“翼龙”、“彩虹”系列在国际市场上风头正劲,安全和创新双管齐下。 中国媒体也经常提到,技术再领先,安全这根弦必须绷紧。毕竟,谁都不想让“高科技”变成“高风险”的代名词。 只有把安全可靠性和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让无人机真正成为助力社会进步的“利器”,而不是让人头疼的“烫手山芋”。 这次日本“海上卫士”事故,损失固然让人心疼,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信号。不只是日本,全世界都该认真想想,怎么把无人机用好、管好。毕竟,安全是第一位,其他本事都是后面的零,少了安全,一切归零。 参考资料:着陆时螺旋桨等接触跑道 日本海上保安厅无人机发生“重大事故” 2025-11-24 17:49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