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快讯!快讯! 日本刚刚传来消息 11月6日,日本日产汽车传出重磅消息:正式宣布以

快讯!快讯! 日本刚刚传来消息 11月6日,日本日产汽车传出重磅消息:正式宣布以9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出售位于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及土地,买家是中国敏实集团与美国KKR旗下公司组成的财团。 ​​​日产把横滨总部大楼卖了,买家是中国的敏实集团和美国的KKR公司,成交价970亿日元,大约45亿人民币,但日产没有搬走,而是签了二十年租约继续在原地办公,这看起来是在盘活资产,实际上更像是资金紧张,不得不卖掉换钱。 这种“卖楼留用”的操作,听着挺新鲜,其实说白了就是把自家的固定资产变现,再租回来用,本质上和普通人把房子卖了再租着住没两样,核心都是手头紧,急需现金流救急。日产作为曾经的全球汽车巨头,如今沦落到要靠出售总部大楼续命,这背后的窘迫可不是一句“盘活资产”就能掩盖的。 要知道,总部大楼对一家跨国企业来说,不只是办公场所那么简单,更像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给投资者、消费者和员工的定心丸。就像咱们普通人要是把自家的学区房卖了再租着住,外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家人是不是遇到难处了”,不会觉得是在“优化资产配置”。日产这套操作,表面上维持了办公的稳定性,甚至对外宣称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资金链紧张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动起卖核心资产的念头。 再看看日产近些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新能源汽车浪潮袭来,日产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明显慢了半拍,被中国车企和特斯拉远远甩在身后。传统燃油车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销量下滑、利润收缩成了常态。之前为了维持运营,已经裁过员、降过本,但从现在卖总部的举动来看,那些措施显然没能从根本上缓解财务压力。45亿人民币的资金,对当下的日产来说,可能就是用来研发新车、偿还债务的“救命钱”,不然也不会舍得把象征企业根基的总部大楼拱手让人。 更值得玩味的是买家阵容,中国敏实集团加上美国KKR财团,一个是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中国企业,一个是全球知名的私募巨头,两者联手拿下日产总部,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日产现状的判断——这家老牌车企的核心资产还有价值,但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撑其持有这类重资产。敏实集团作为日产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这次买下昔日客户的总部大楼,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格局变化的缩影:曾经的下游巨头遇到困境,上游企业反而凭借稳健的经营实力实现了“反向收购”。 有人可能会说,企业出售非核心资产优化配置很常见,但总部大楼能算“非核心资产”吗?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总部是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地,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出售。日产签下二十年租约,看似保留了体面,实则是给自己套上了长期枷锁——未来二十年,每年都要支付一笔不菲的租金,原本属于自己的资产,如今却要花钱使用,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其实不止日产,最近几年全球不少传统车企都面临类似的困境。新能源转型需要巨额投入,传统业务又增长乏力,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但像日产这样直接出售总部大楼的,还是少数。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传统车企在时代变革中的焦虑与无奈: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又缺资金,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先顾着眼前的生存。 中国企业能参与收购日产总部,也说明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实力正在不断提升。从过去单纯的零部件供应,到如今有能力参与全球汽车巨头的资产交易,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而日产的遭遇,也给所有传统车企敲响了警钟:在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没有永远的巨头,不进则退,固守传统只会被时代淘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