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对于日本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将造成巨大冲击。 去年全年访日外国游客总消费8.13万亿日元,光中国游客就贡献了3.4万亿,占比超过四成,这个数字比日本青森县一整年的GDP还高。国游客的消费特点,不像欧美游客扎堆东京银座买奢侈品,也不像东南亚游客主打“经济型打卡”,中国游客的钱花得特别“散”:从九州的特色农产品、冲绳的海洋伴手礼,到京都的传统工艺品、北海道的乳制品,甚至是秋田、岩手这些偏远县的地方特产,都能出现在他们的购物清单里。 这种“遍地开花”的消费模式,刚好戳中了日本地方经济的痛点——这些区域工业、服务业基础薄弱,旅游及关联产业就是最大的收入来源。 2024 年日本餐饮协会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全国连锁居酒屋 18% 的营收来自中国游客,地方小型温泉旅馆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 35%。连便利店的便当、饮料销售,都能因中国游客集中到访提升 20% 以上。 可以说,中国游客不只是观光客,更是地方小店主、农场主的 “衣食父母”。当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面向中国游客的地方特产出口额同比增长 42%,很多原本只在本地流通的农产品,靠着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打开了销路。 但 2025 年的风向彻底变了。日本交通省 11 月最新数据显示,当月中日定期航班量同比减少 41%,上海、北京等主要城市赴日机票预订量暴跌 58%。连锁反应很快传导到地方:2025 年第三季度,访日中国游客数量同比下降 62%,九州温泉旅馆平均入住率从去年同期的 78% 跌到 31%,四国高松市的传统工艺品店销售额下滑 70%,就连靠动漫 IP 吸引游客的鸟取县,周边餐厅客流量都少了近六成。 熊野英生算的 2 万亿日元缺口,正是这些变化的直接体现。这缺口不只是酒店、门票的损失,更牵动着一整条产业链:游客少了,农场的水果卖不动,加工厂的特产积了货,运输公司的货车跑空趟,最终连地方政府税收都跟着缩水。2025 年 1-10 月,日本地方旅游及关联行业的中小企业破产数同比增加 37%,近六成破产申请里都写着 “中国游客减少导致营收断裂”。 有人说日本可以找其他游客补缺口,这话显然没摸清门道。2025 年 10 月调研显示,东南亚游客人均在日消费约 12 万日元,仅为中国游客的 53%;欧美游客消费虽高,但 80% 集中在东京、大阪,根本不会去地方小城。就像熊野英生说的,“中国游客消费的覆盖广度,目前没有其他客源地能替代”。日本政府也曾砸钱在东南亚推广旅游,还给欧美游客放宽签证,但效果寥寥,7月东南亚赴日游客涨了 19%,消费额只涨 8%,地方冷清依旧。 说到底,熊野英生的警告戳破了日本的 “依赖症”:这些年地方经济靠着中国游客过得顺风顺水,却忘了这份繁荣的根基是稳定的中日关系。中国游客愿意花钱,是冲着文化亲近感和优质服务,但前提是双方有舒服的相处氛围。要是关系冷了,大家可选的地方多的是。 2 万亿日元的缺口,更像一记清醒剂:全球化时代,谁都离不开谁。中国游客的钱包虽鼓,却不是没地方花。对日本而言,留住 “财神爷” 的关键,从来不是花哨的推广,而是实打实的诚意与稳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