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小战士潘天炎因为拉肚子,就去附近的草丛里上了趟厕所。回来后,他却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然而,就在此时,美军发起了冲锋。 汉江边上的鼎盖山,代号256.4高地,那时候是1951年的开年,也是最冷的寒冬,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头上,却上演了一出比电影还要荒诞又惊心动魄的独角戏,这就得说说38军里那个出了名的小个子,潘天炎。 谁能想到,创造奇迹的契机竟然是一次“拉肚子”仗打到那个份上,连队其实已经顶了六天,接到撤退命令的那会儿,潘天炎正好肠胃造反,钻进僻静草丛解决内急去了,长官忙乱中也没顾上细查人头,大部队这一撤,山上就剩了个空壳子。 等潘天炎提着裤子回到阵地,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让他心里直发毛,没有人,一个战友都没有,这不像平时的轮换,那感觉明摆着是主力撤了,要是换做旁人,这时候多半是想辙怎么溜,可潘天炎往山下一瞅,那才叫绝望:黑压压的美军正顺着山坡往上摸。 此时要想跑,那就是把后背留给敌人的枪靶子,没退路了,这名18岁的战士做出的反应,即便在几十年后看,也透着股老练的狡黠,他手边有几颗手榴弹,脑子一转,把六颗绑成一捆,这还不算完,他把自己的军帽盖在上面做伪装。 拉环上扯了根长长的电话线,自己躲到大青石后头守株待兔,美国人哪知道虚实,那次冲锋队伍刚摸到那顶“奇怪帽子”边上,线一拉,轰隆一声巨响,好几个当场就报销了,这第一下是硬碰硬,接下来就是“攻心”了。 又一股敌人试探着上来时,潘天炎扯开嗓门冲着空荡荡的战壕喊:“同志们,敌人上来了,打呀”这一嗓子喊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把听不懂中文但听得懂杀气的一小股美军吓得立马趴窝。 趁着这帮美国大兵犹豫的功夫,他利用自己身形小的优势绕到侧翼,甩手就是两颗雷,把趴在地上的敌人直接送去见了上帝,别看潘天炎在阵地上这般生龙活虎,其实当初参军时差点连部队大门都进不去。 这孩子命苦,1932年生人,十岁那年家里顶梁柱,他爹就惨死在日本人手里,没多久母亲也劳累过度跟着去了,这种血海深仇养出了他的硬骨头,但也因为自小吃不饱饭,个头长得又瘦又小。 当初想要穿这身军装,负责招兵的首长直摇头,嫌他身板不够格,要不是他死皮赖脸跟着队伍干杂活,这股子韧劲打动了人,也就没有后来这段传奇了,也就是这股从小在苦水里泡大的倔强,让他在必死的高地上愣是咬住了牙。 这一仗打得是天昏地暗,美国人后来愣是以为阵地上有一个连的主力,竟然组织了两个排的兵力硬冲,潘天炎把机枪、步枪甚至捡来的美式装备轮番用,在战壕里窜来窜去,愣是一个人顶住了敌人整整9次疯狂反扑。 等到增援部队那是听到枪声赶回来时,这阵地上大概躺着30多具美军尸体,要是算上挂彩的一百多号人,这个曾经被抓壮丁又被解放军救下的农家孩子,单枪匹马打出了一个加强排的战果。 那时候的潘天炎已经把阵地上能用的铁疙瘩全扔出去了,抱着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心思缩在战壕里,直到看见自家战友的身影才算松了口气,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志愿军总部,大家私底下都喊他是志愿军里的“霍去病”,还得了一枚朝鲜颁发的军功章。 这也不奇怪,能在1953年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的志愿军战士,哪一个不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只可惜,当年的那些美国兵到死也没明白,那天在阵地上把他们打得鬼哭狼嚎的“大部队”,其实就是一个还没长开的中国小伙子。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学党史颂党恩办实事|走近战斗英雄潘天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