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欧盟委员会正式放行, 批准向安森美(Onsemi)在捷克共和国的半导体生产基地提供4.5亿欧元的国家援助。 这笔钱好比一场“及时雨”,意在助推这个美国芯片巨头在中欧的碳化硅(SiC)芯片生产线大步向前。 这事儿得往回看。安森美早在2024年6月就宣布,要砸下高达20亿美元在捷克东部城镇罗兹诺夫进行扩产。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目标是打造一个垂直整合的碳化硅芯片工厂,从晶体生产到最终芯片模块封装,一条龙全包了。 说白了,就是希望让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AI数据中心这些热门领域用上更节能的“心脏”。捷克总理当时就称赞这是他们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私营部门投资。 欧盟这么爽快给补贴,背后藏着它的“芯片大国梦”。2022年推出的《欧洲芯片法案》立下雄心壮志,要到2030年把欧洲在全球芯片生产的份额从10%翻倍到20%。 他们计划动员超过430亿欧元的公私资金往里砸,安森美这个项目正是这盘大棋里的一步。 欧盟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减少对亚洲芯片的依赖,特别是在经历了疫情时期的供应链断裂之痛后。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骨感。欧洲的芯片雄心路上绊脚石不少。台积电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工厂虽然动了土,却要直面成本高、劳动力短缺、文化差异和强大工会这些拦路虎。 英特尔更是被泼了冷水,直接暂停了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其在德国马格德堡的庞大计划也一度传出搁浅消息,暴露了巨额投资下的种种困境。 还有Wolfspeed,也把在德国建厂的计划推迟了两年。这些巨头们的步子迈得磕磕绊绊,让欧盟20%市场份额的目标看起来有点悬。 安森美在捷克的布局,算是欧洲芯片棋局中相对稳妥的一步。它属于“棕地投资”,是在现有厂区基础上扩建,而不是完全从零开始,这好比“老树发新枝”,比开垦生地风险小些。 一旦新产线在2027年顺利投产,预计能让工厂目前的日产量(据说每天能产1000万片芯片)再上一个台阶,不仅给捷克GDP做贡献,也强化中欧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地位。 不过,天上不会掉馅饼。欧盟的补贴也不是白给的,捷克政府提供的援助最高可达总投资额的27.5%,这笔钱最终需要欧盟委员会点头。如今4.5亿欧元援助获批,算是项目推进的关键一步。 但欧洲搞芯片制造,还面临人才短缺的尴尬——到2030年估计需要35万名新员工才能支撑目标,还有激增的能源消耗也是个头疼事。 全球芯片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美国、韩国、日本、中国都在大手笔投入,欧洲能不能靠补贴真正杀出一条路,还得打个问号。 欧盟批准安森美的援助,是《芯片法案》的一个具体落地。它展示了欧洲重塑半导体供应链的决心,但通往芯片自主的路又远又长。 这笔投资能否真的帮助欧洲抓住电动汽车和AI的机遇,减少对外依赖,还得看后续实际执行效率和国际竞争格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荷兰安世半导体 欧洲芯片公司 欧洲芯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