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则来自俄罗斯空军的视频让全球军迷沸腾 —— 藏了 15 年的苏 - 57 弹舱之谜,终于正式揭晓。这场横跨 15 年的论战,从最初的期待到质疑,再到中俄民间的激烈争辩,如今尘埃落定,留给军迷的除了答案,更多的是跨越时光的感慨。 时间回到 2010 年,当时全球空军还笼罩在美军 F-22 “猛禽” 的阴影下。作为全球唯一的五代机,F-22 凭借隐身、强续航、强火力的优势,彻底改变了空战逻辑,让其他国家的战机陷入 “看得见却打不着” 的被动。 就在这时,俄罗斯 T-50(苏 - 57 原型机)横空出世,首飞消息震惊世界。对于被 F-22 压制多年的各国而言,这无疑是打破美国垄断的希望,尤其是与美国关系紧张的中国、朝鲜等国,军迷们更是满怀期待,盼着俄罗斯能造出可与 F-22 抗衡的尖端战机。 然而,期待很快被疑虑取代。从首飞视频中可以看出,T-50 机身窄小,中部空间尤为局促,不少军迷开始质疑:这款号称五代机的战机,难道没有弹舱? 要知道,弹舱之于战机,就如同子弹之于枪支,没有弹舱的战机,再先进也只是失去牙齿的老虎,毫无实战威慑力。起初,大家还抱有侥幸,认为俄罗斯或许采用了创新设计,只是暂时不便公开。 但一年后的 2011 年,中国歼 - 20 首飞成功,彻底打破了这份侥幸。歼 - 20 的弹舱设计与 F-22 高度相似,甚至可以说是 F-22 的优化版本。 这并非抄袭,而是五代机弹舱设计的 “最优解”—— 就像最短路径必然是直线,中央弹舱在空间利用率、隐身效果等方面的优势无可替代,后续其他国家的五代机研发也纷纷采用这一设计。 唯独俄罗斯的 T-50 特立独行,这让质疑声愈发强烈:是技术不足无法实现中央弹舱,还是根本没有弹舱?曾经被寄予厚望的 T-50,从 “F-22 劲敌” 沦为军迷口中 “不入流的残疾战机”。 随着歼 - 20 和 T-50 的研发并行推进,一场民间层面的 “中俄五代机之争” 悄然升温。支持歼 - 20 的一方,因这是中国首款五代机而倍感自豪,部分人言辞过激,直接嘲讽 T-50 “没有弹舱”;而支持 T-50 的一方,更多是看不惯国内的浮躁风气,希望通过发掘俄罗斯的设计亮点来反驳,实则都是爱国情怀的不同表达。 这场论战愈演愈烈,却始终没有答案 —— 俄罗斯从 2010 年首飞、2017 年命名苏 - 57,到 2021 年正式服役,始终对弹舱设计守口如瓶,这个谜团成了扎在全球军迷心中的一根刺。 期间,中国歼 - 20 于 2018 年正式列装,美国推出 F-35 系列,甚至六代机的研发也提上日程,而苏 - 57 即便服役,也渐渐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就在大家以为这个秘密可能永远尘封时,2025 年俄空军发布的视频终于揭开了谜底。 根据比利时 “军队识别” 网站报道,苏 - 57 不仅有弹舱,还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机身中部是串联式弹舱,前后可各挂载两枚导弹,这与此前军迷的推测不谋而合 —— 受机身尺寸限制,苏 - 57 无法采用中美的中央弹舱,只能通过前后串联的方式容纳导弹。 此外,苏 - 57 在机身与机翼连接处设有两个茧包式弹舱,采用弹盖式设计,比 F-22 的伸缩架更简洁,但隐身效果不及歼 - 20:歼 - 20 启用格斗弹时反射面积仅增加 0.01 平方米,F-22 则增加 1 平方米,苏 - 57 的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苏 - 57 在导弹尾部设计了挡流板,可避免尾焰灼伤战机蒙皮,这一细节是 F-22 所欠缺的。 15 年论战落幕,答案清晰可见:苏 - 57 的弹舱设计确实独树一帜,性能优于 F-22,但不及歼 - 20。如今再回望这场跨越时光的争辩,输赢早已不再重要。 我们既为歼 - 20 的全面胜出而自豪,也该对苏 - 57 多一份理解与尊重 —— 在技术限制下,俄罗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研发之路。这场论战,不仅见证了中俄美五代机的发展历程,更凝聚了全球军迷对航空科技的热爱与执着,成为军迷史上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