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政论家、坚定的统派人士邱毅,17号发的一篇文章,值得我们认真一读。 11月17日,台湾知名政论家邱毅发了篇文章,咱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位坚定的统派人士常年研究日本,他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日本人向来畏威不怀德,对着他们的侵略旧账,千万别搞以德报怨那套,不然准得自讨苦吃。 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翻遍历史真没毛病,远的说明朝嘉靖年间,日本使者来朝贡的时候,三跪九叩礼数周全,礼品包装得比自家宝贝还金贵,可转头就派浪人组成倭寇,在咱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1555年那回更离谱,53个倭寇从浙江登陆,一路杀到南京城下,沿途几千老百姓遭了殃,村舍全被烧光,妇孺都没能幸免,要知道那时候宁波、台州的百姓还拿粮食接济他们,结果换来了一场浩劫。 邱毅说的“畏威不怀德”,在这事儿上体现得明明白白,明朝军事强的时候他们装孙子讲礼仪,一旦防卫有漏洞,立马露出獠牙,这种只认拳头不认恩情的性子,可不是近代才有的。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皇上都看透了这一点,说日本人“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百年后这话真就应验了,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对着欧美列强服服帖帖,天皇亲自接见使者,官员们学西餐穿西装,把礼仪做足了全套。 可明治维新变强了没几年,1874年就以琉球渔民被杀为借口打台湾,被清朝军队逼退了还勒索50万两白银,1879年更是直接吞并琉球改成冲绳县,之前装的那些礼仪,全成了遮羞布。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1928年写的《日本论》里说得更透彻,他说日本人茶道插花精致到极致,可转头就能对邻国百姓下狠手,甲午战争1894年11月,日军攻陷旅顺后,四天三夜屠杀平民,英国记者亲眼看见街道上尸体堆成山,鲜血浸红了积雪。 更讽刺的是,参与屠杀的士兵写信回家说“长官夸我鞠躬标准”,一边是精致礼仪,一边是野兽行径,这就是邱毅说的“不怀德”,人家对你的好全不记,只记得自己要不要抢好处。 大伙儿想想,身边有没有这种人?表面客客气气,转头就占你便宜,你对他越好他越得寸进尺,日本就是典型的这种性子,邱毅研究了几十年日本,这话真是戳中了要害。 邱毅这篇文章里还提了个关键事儿,现在岛内72.8%的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统一能让台积电保持主导地位,每年1.2万亿元新台币的防务开支能省下来改善民生,这些好处,正是外部势力不想让我们得到的。 日本这些年在旁边煽风点火,不就是想靠搅乱局势捞好处吗?可他们忘了自己当年战败的教训,1945年被打服了才装了几十年和平,现在经济有点起色又开始蹦跶,2024年还有日本议员去参拜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14个甲级战犯。 咱不是要记恨谁,而是得看清现实,就像养孩子,你一味惯着他不讲规矩,早晚要闯大祸,对日本也是这个理,你跟他讲以德报怨,他当你是好欺负,只有自身够强,他才不敢造次。 邱毅的话不是要挑事儿,是要咱记着历史教训,当年要是早点看清“畏威不怀德”的本性,多少百姓能少受苦难?现在咱们强大了,更得守住底线,该硬气的时候绝不含糊。 毕竟真到了关键时刻,人家看的不是你过去对他多好,是你现在够不够强,就像邻居要是总惦记你家东西,你光客气没用,得让他知道你有本事护着家,这才是邱毅这话最实在的道理。 你觉得对这种“畏威不怀德”的性子,到底是客气点好还是硬气点好?欢迎在评论区聊两句,看看大伙儿都怎么想。 信息来源: 邱毅——2025-11-17《真要是赢了第三次战争,别再搞“以德报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