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2年,武则天对张德说:“张爱卿,听说你生了个儿子,恭喜你啊!”张德赶紧跪下叩谢皇恩。但是,武则天又说了一句:“你儿子庆生宴上的羊肉,味道听说不错呀!”张德被吓得赶忙磕头请罪。 原来,当时的武则天为彰显对佛教的尊崇,颁布了极为严苛的“禁屠令”,禁止宰杀牲畜及捕捞鱼虾。但这道诏令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有的地方官员因看到百姓家的锅中有鱼鳞而施以重罚的极端案例。 出身清河张氏的张德,是朝中颇有名望的儒学大家。他早年以明经及第入仕,历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最终官至右拾遗,专职规谏皇帝、举荐贤能。张德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素有清名,曾因直言进谏触怒过酷吏来俊臣,却始终坚守士人气节。 这时的他已经年过五十,晚年还能得子的他,可谓天赐之喜,这才有了私宰羔羊宴请同僚的举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德的行为,无疑触犯了朝廷禁令。 宴请那天,张德邀请了数位同僚共享喜悦,其中就包括官居补阙的杜肃。就在众人推杯换盏之间,谁也没有注意到杜肃悄悄将一块肉饼藏入袖中。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最终成为了一出朝堂举报大戏的关键证据。 不过,杜肃的告密行为并非偶然,而是武则天时期特殊政治环境的产物:女皇为巩固统治,鼓励告密者通过铜匦直接上奏,这使得朝野上下弥漫着相互猜疑的氛围。 但武则天却没有立即治罪,而是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看似随意地提起这件事。就在张德被吓得魂不附体时,女皇却话锋一转:“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 这句话在轻描淡写间完成了三重意图:既维护了禁令的权威性,又展现了皇恩浩荡;既敲打了违禁者,又公开羞辱了告密者杜肃。果不其然,女皇让人将杜肃的奏表展示给群臣观看时,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鄙夷的唏嘘声,满朝文武都恨不得朝杜肃脸上吐口水。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经历过酷吏政治的血雨腥风,晚年的女皇更倾向于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她不再无条件鼓励告密,而是开始注重朝臣的道德品行。 对张德的宽恕和对杜肃的羞辱,实际上是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朝廷需要的是正直的官员,而不是卖友求荣的小人。更何况,女皇深知,一个完全依靠告密维持的政权必定难以长久。 后来,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将这场羊肉风波收录于《资治通鉴》,在这个故事中,张德的庆幸、杜肃的羞愧、百官的鄙夷,都让冰冷的历史记载变得鲜活起来。 同时也告诉后人,即使在最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人们仍然保持着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对君子之风的向往。 最后,只能说,无论在什么时代,择善而交、持守正道都是立身处世的根本,而真正高明的统治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上来。 信源:《资治通鉴》 文│一阳 编辑│萱萱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