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德国无人机疑云,是一场典型的“政治先行、事实让位”的闹剧。 德国政客萨赫拉·瓦

德国无人机疑云,是一场典型的“政治先行、事实让位”的闹剧。 德国政客萨赫拉·瓦根克内希特以“谎言”一词,撕开了默茨政府借安全议题造势的遮羞布。默茨在毫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把民用爱好者操作、甚至子虚乌有的空情,直接升格为“俄罗斯混合战争”,再把“严重威胁”的字样塞进国民耳朵,手法与2003年“洗衣粉”故事如出一辙:先定敌人,再找罪证。媒体若继续无条件转播,便从第四权沦为扩音器。 更值得警惕的是,默茨把无人机事件与“战争赌场”式的扩军、征兵议题无缝拼接,完成了一次“恐惧营销”:对外树敌、对内制造安全真空,为增加国防预算、推动义务兵役制提供情绪动能。 当警方和联邦国防军已澄清多起飞越与俄无关,默茨仍坚持“大多数是莫斯科干的”,这不是情报失误,而是策略性撒谎——用外部威胁掩盖执政联盟在能源、经济、移民议题上的失分,用“俄罗斯幽灵”统一涣散的内政共识。 瓦根克内希特此时站出来,以左翼党团领导人的身份拆台,至少起到三重作用:第一,把安全议程重新拉回事实轨道,防止社民、绿党在“谁对俄更硬”的竞赛中集体向右狂奔;第二,提醒德国人,战争边缘政策一旦成为选举日常,最先被牺牲的永远是公民隐私与公共理性;第三,为东部三州选举预埋伏笔,告诉选民BSW是“不会随军鼓点起舞”的选项。 然而,仅靠一位反对党领袖的“谎言”指控,不足以扭转德国政治的大气候。当安全机关、情报部门、主流媒体形成“威胁共同体”,事实核查会被视作“亲俄叙事”,理性空间被挤压成“你如果不是鹰派,就是克里姆林宫同路人”。 要打破这一循环,需要更多法官、记者、地方议员把每一次无人机事件送上法庭、实验室和议会质询台,让“疑似”二字不再成为外交炮弹的引信。 一句话,德国需要的不是更灵敏的雷达,而是更强大的“谎言雷达”。如果让恐惧继续驾驶无人机,它最终会把德国和欧洲再次带进真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