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这一块,我计划是 pet AR 和一些新定制的玻璃 AR。
膜这一块我们之前没咋弄,主要原因还是受限于手机屏幕形态,之前曲面屏盛行,玻璃膜咋做嘛,咋做体验都不好[允悲]
举个例子:
小米17Pro/17ProMax 是纯2D 屏幕,一加15/X9/Pro 是2.3D (对比 iPhone17系列这种2.5D)屏幕吧,这两个手机的膜肯定是小米17系列的更薄,覆盖更大,更不容易遮挡显示(x300系列我还没摸过真机,不知道是2D 还是2.3D 屏幕。)
昨天我在工厂试了一加15的玻璃 AR 膜,左右都有点遮挡显示,我肉眼看了下,说这个膜内缩是不是有0.6mm,工厂说不是,是0.55mm[捂嘴哭]
小米17Pro/17ProMax 的玻璃 AR 膜是内缩0.3mm。
内缩的意思是相比手机屏幕玻璃内缩进来多少。
内缩0.3的膜完全居中贴准的情况下,膜边缘到手机屏幕玻璃边缘的直线距离是0.3mm。
小米17Pro/17ProMax 的屏幕理论上可以做到1:1真正的全覆盖,我们之前就打过 pet AR 膜,贴上效果看着就是满屏覆盖,实际上设计尺寸是内缩了0.1,加上公差,可能只内缩了0.08mm 左右。
2.5D 屏幕要做超大覆盖那必须上3D 膜,要不然覆盖越大,边缘部分膜与手机屏幕的悬空越大,导致的问题就是膜边缘摸起来刮手。
所以同一个工厂出品的一加15和小米17系列2.5D 玻璃膜为啥内缩不一样。
不过行业趋势是曲面屏几乎绝迹,2.5/2.5D 屏幕开始盛行,2D 少见,那么贴膜体验也变得越来越好,这时候稍微发发力,可能比之前全力以赴达到的效果还要好[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