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外媒:星舰一旦成功,将彻底终结中国卫星发射海外订单。星舰成功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

外媒:星舰一旦成功,将彻底终结中国卫星发射海外订单。星舰成功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海外卫星发射订单产生多大影响?   当地时间 10 月 13 日晚,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发射场的烈焰划破夜空,SpaceX 的 “星舰” 在第十一次试飞中完成了从发射到受控落水的完整闭环,这个高达 121 米的庞然大物首次实现了一二级全流程回收,标志着可重复使用技术正式从实验走向工程化。   这场成功在全球商业航天圈掀起巨浪,外媒更是抛出惊人论断:这将彻底终结中国卫星发射的海外订单。星舰的成功首先改写了航天领域的成本法则。   通过 “筷子夹火箭” 等回收技术的复用,其单次发射成本已降至传统火箭的十分之一,约 1000 万美元,未来甚至有望把每公斤载荷成本压到 200 美元以下,逼近航空运输水平。   要知道,中国长征三号乙火箭的单位运载成本还在每公斤 5833 美元,即便利箭一号等商业火箭努力降本,目前也只能将成本控制在每公斤 1 万美元以内。   更震撼的是其运载能力,近地轨道 150 吨的载荷量远超现役最强的猎鹰 9 号,甚至能一次性将完整的卫星星座或月球基地模块送入太空。 技术突破直接引发全球航天格局的重构。NASA 已将星舰确定为 2027 年阿尔忒弥斯 3 号登月计划的唯一载人舱,欧洲航天局加速研发可复用火箭,日本也计划在 2026 年首飞 H3 火箭的可回收版本。   对商业市场而言,星舰的成功让亚马逊柯伊伯计划等巨型星座部署提速,全球低轨资源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意味着卫星发射的需求将向具备低成本、高运力的载体倾斜。   面对这场冲击,中国商业航天并未停滞。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企业已突破垂直回收技术,计划在下半年首飞可复用火箭,目标是降低 30%-50% 的发射成本。   力箭一号火箭已累计将 70 余颗卫星送入轨道,其中包括多颗外国卫星,还实现了 7-10 天的快速测试发射,正在积极拓展与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国的合作。   黄海海域的海上发射更是亮出底牌,谷神星一号海射型火箭单次发射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且具备一小时快速转场能力。   不过星舰的商业化之路仍有障碍。隔热罩更换周期仍需 9 个月,轨道加油等核心技术尚未完全验证,要实现常态化运营还需要 3-5 年的打磨。环保争议和监管限制也不容忽视,发射场周边的生态问题以及 FAA 的严格管控,都可能影响其发射频率。   中国航天的应对同样面临挑战。虽然在快速发射、海上发射等领域形成特色,但在重型运载火箭和可复用技术上仍有差距。   不过国内已形成北上广产业集群,2025 年低轨卫星发射量预计超 2000 颗,发射频率进入高频模式,这些都为应对竞争积累了实力。   星舰的成功无疑给全球商业航天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中国海外卫星发射订单确实会面临压力,但 “彻底终结” 的说法显然过于绝对。这场竞争更像是一场技术迭代的催化剂,推动着各国航天技术不断升级。   你觉得中国航天能在这场降维打击中实现弯道超车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