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这都是其次,重要原因是荷兰仗着自己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特殊位置,飘了!毕竟荷兰手里攥着阿斯麦,全球高端光刻机几乎被它垄断,这让荷兰觉得自己有 “拿捏别人的资本”。 说起荷兰最近几年在半导体领域的那些硬气操作,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确实,美荷关系铁,华盛顿一发话,阿姆斯特丹就跟着动起来。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荷兰敢这么玩儿,根子还在自家手里捏着的那张王牌——阿斯麦公司。这家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尤其是极紫外光刻机这种核心玩意儿,没有它,先进芯片就别想出世。荷兰政府借着这个位置,觉得自己能卡别人脖子,结果没想到,产业链这东西从来不是单行道,中国那边手里也攥着不少荷兰离不开的货。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灵魂设备,得把电路图案精确印到硅片上,精度得控制在纳米级。阿斯麦在极紫外光刻机领域独一份,市场份额高达100%,整体高端光刻机市场也占了90%以上。全球大厂像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全得靠它的机器来产7纳米以下的芯片。2024年,阿斯麦的订单就堆到70亿欧元,市值飙到3000亿欧元级别。这不是小打小闹,它直接决定了谁能在半导体赛道上领先。荷兰政府一看自家企业这么硬核,自然腰杆子直起来,觉得出口管制就是顺手的事儿,不会伤筋动骨。 从2023年开始,荷兰的动作就越来越明显。那年1月,荷兰和日本跟美国达成协议,同意限制对华出口先进半导体设备。9月1日起,新规正式落地,阿斯麦的DUV光刻机出口许可证得逐个审,维修服务也受限。那些本来要运往中国客户的NXT:2050i和NXT:2100i型号,直接卡在仓库里。阿斯麦自己也发声明,说这对2023年营收影响有限,只占一小块。但这步棋走得硬,荷兰经济部直言是为了防技术扩散,维护供应链安全。结果呢,中国半导体进口从荷兰的芯片设备暴跌,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对华出口总额腰斩,阿斯麦的 backlog 清空后,订单就没影儿了。 转眼到2025年,荷兰没收手,反而加码。1月15日,政府宣布从4月1日起,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覆盖更多先进设备类型。外交部还特意把阿斯麦对华销售数据从公开清单剔除,理由是“双重用途”敏感。这不光是卖机器的事儿,还牵扯维修和升级服务。中国客户手里那些老机器,保养都成问题,生产效率直线下滑。阿斯麦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比从20%降到个位数,股价跟着晃荡。荷兰官员在议会听证会上反复强调,这是为了欧洲芯片自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借美国压力给自己壮胆。 更狠的一手,是10月对中资控股的恩智浦半导体子公司Nexperia下手。这家公司总部在荷兰尼德兰,母公司是上海闻泰科技,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份额占四成,48%的营收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10月12日,荷兰政府援引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直接接管Nexperia的运营,冻结资产和知识产权转移。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说,这是为了保护欧洲供应链和荷兰技术不外流。Nexperia的芯片广泛用在汽车电子、电源管理和传感器上,全球车企像大众、宝马,全靠它供货。突然这么一卡,欧洲汽车生产线就慌了,供应链中断风险直线上升。 中国这边反应不慢。10月4日,商务部就对Nexperia中国工厂的元器件出口实施管制,理由是维护国家安全。紧接着,10月9日,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新添五种元素,包括钐、钆、铽、镝、镥,还对半导体用户加严审查。稀土不是新鲜事儿,但这次覆盖了从开采到冶炼的全链条,甚至带中国成分的外国产品也得审批。荷兰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依赖有多深?氟石92%、铋88%全靠进口,这些是光刻机和芯片生产的必需材料,没了它们,阿斯麦的组装线至少得停半年。9月29日的报告显示,荷兰八大关键材料中,八成以上来自中国,包括钴、锰、锶这些玩意儿。Nexperia的封装业务70%在中国落地,一断供,德国车企的芯片短缺就闹心了,几周内生产线就得减速。 这事儿一闹,荷兰终于尝到互卡的滋味。Nexperia的上海工厂被中国接管作为反制,全球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受冲击。荷兰经济部长10月19日表示,要和中国官员会晤,讨论Nexperia的豁免条款。10月24日,闻泰科技公开警告,说荷兰的举动严重影响全球芯片供应。阿斯麦也跳出来,警告稀土限制可能导致生产延误。欧盟研究者萨查·库尔蒂亚尔分析,这波操作暴露了欧洲在芯片战中的尴尬:一边想脱钩,一边离不开中国市场和材料。 说到底,半导体这行当从来不是谁一家说了算。阿斯麦再牛,也得靠全球部件拼起来,光刻机里头的镜片从德国来,软件从美国搞,材料还得看中国。荷兰仗着垄断位子飘了,以为能单方面拿捏,结果发现对手手里也有杠杆。中国不是没底牌,稀土和关键矿产就是硬货,出口管制一出,西方企业全得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