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毫无底线”是西方世界习惯性的“共识” 最近几年,西方的舆论场变得越来越奇怪。只要提到中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环保,他们总能找到“罪状”。在他们的故事里,中国变成了一个“天生的坏人”。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不再是个别人的偏见,而似乎已经变成了整个西方社会的“共识”。他们甚至觉得,只要是对付中国,就算违反道德底线,也理所当然。 在西方的媒体里,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出手”的威胁。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科技创新,只要中国有一点点进步,他们就会立刻扣上“扩张”、“霸凌”、“偷窃”的帽子。 他们从不提中国几十年来坚持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也不关心中国一直强调不称霸的立场。反而每天制造“中国要挑战国际秩序”的新闻。这种说法逐渐变成了所有西方的共同“信仰”。 美国的情报报告年年都把中国列为“头号对手”,媒体跟着起哄。普通民众被反复洗脑,甚至以为中国随时会“发动战争”。这哪里是真新闻?这更像是一场心理暗示,一场舆论战。 在这样的氛围下,讲理的人越来越少。只要有人说“中国也有合理的一面”,马上就会被贴上“亲中”的标签。西方的舆论空间,就这样一点点被封死了。 他们打“中国牌”的套路也很明显。比如在气候问题上,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风电、光伏装机世界第一,可西方媒体从不提这些努力,只盯着中国排放的数字。 他们不提自己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污染,也不提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远高于中国。只要能黑中国,就会挑出任何负面新闻。 疫情那几年更明显:中国帮助了15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但他们一句不提,反倒天天炒“中国不透明”“中国拖累世界”。就算事实摆在面前,他们也能硬拧出一套负面解读。 这种报道方式,根本不是在追求真相,而是在挑选“有用”的真相。能让中国变糟的就放大,能显示中国负责任的就掩盖。久而久之,一代西方人都被洗脑,变成了“天生反华”的人。 “自己人反自己人”,最阴毒 还有一个隐藏得更深的现象:很多西方媒体喜欢用华裔、亚裔记者当“反华的代言人”。这些人比白人更激烈,为了证明自己“站对队”,在报道里甚至比别人更狠。 这种“内外夹击”的手法,最阴毒。让外界觉得:连中国人都在骂中国,肯定是真的。偏见就这样被合理化,歪曲的报道变成了“事实”。 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新闻界,也存在于学术界、智库里。表面上看多元声音,实际上是用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来帮西方的话语体系“洗白”。这样一来,反华的叙事就变得更“自然”、更难被质疑。久而久之,整个舆论环境被彻底改写,新闻变成了操控工具,偏见变成了主流。 他们通过制造“中国威胁论”,让民众接受“打压中国”的必要性。接着,再出台各种限制措施。这样,社会就不会反对,反而会支持。这套套路,早在冷战时期就用过,只不过目标变成了中国。 2024年以来,美国国会通过的很多对华法案,背后都离不开媒体的造势。先制造恐慌,再引导共识,最后让“对华强硬”变成政治正确。从这个角度看,“无底线”攻击中国,不是偶然,而是有意为之。 面对这些压力,中国其实不用太多解释。因为中国的发展,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欧班列让欧洲和中国更方便连接,RCEP带动区域贸易,“一带一路”让很多国家第一次拥有铁路、港口和能源。 这些成就,是最有力的回应。中国不是靠嘴巴赢的,而是靠实干赢的。所以,面对西方的造势,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主动发声,讲清楚自己做了什么、想要什么。别等他们定义,再去解释。 世界看得很清楚:谁在真正推动合作,谁在玩双标。只要中国稳步前行,这些“反华”的声音,迟早会被现实打败。因为,事实终究会让人闭嘴。 面对那些“无底线”的攻击,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只要中国坚定走自己的路,任何阴谋都无法长久,真相终会胜出。 西方媒体评论 外媒点评中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