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军迷圈中有这样一句热梗:自从兔子从月球回来,就神神秘秘的……仿佛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种种进步和成绩,都与“成为全球首个成功实施月球背面探测的国家”一事,存在着某些隐隐约约的联系。好吧,虽然这句话中的玩笑成分居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段时间的中国军工业确实“接连不断地拿出种种令人眼前一亮的好东西”。如果说此前先后试飞的两款六代机原型机,就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了何为“外形科幻的新一代航空器”,那这次遭曝光的“新玩具”,就更是充满了“外形黑科技气息”了。 国外社交媒体上披露了一套由外国商业卫星拍摄到的照片,内容据称为中国境内某机场内露天停放的航空器。其中1架飞机的造型,用“让人惊掉下巴”来形容,怕是都不为过。从其气动外形来看,尤为修长的机身、极其尖锐的机头和后掠角度极大的主翼,这一切都说明该机无疑十分追求高速飞行能力。甚至可以就此猜测,不排除这会是一款具备高超音速飞行能力的机型。 截至目前,关于这款机型的大致尺寸数据和用途,均暂无相关消息流出。但仅就其外形,我们仍可进行一些有限的猜测。如果这确实是1架高超音速飞行器,那或是在为传闻已久的第七代战斗机或轨道轰炸机,等代表未来发展大趋势的军用航空器进行探路的产物,即某种技术验证机。毕竟,无论是第七代战斗机还是轨道轰炸机,可冲出大气层、并在大气层外实施高速巡航和机动变轨的高超音速飞行能力,都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和技术特征之一。 有意思的是,相对于在第六代战斗机的身上被认为是“落后特征”的垂直尾翼,这款新型飞行器的尾部似乎保留了两具垂尾。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对于高超音速飞行器来说,其势必会在高速巡航过程中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从而产生较强的热信号,即便雷达隐身性能再强,也难以杜绝被红外探测系统发现,故也无需再以取消垂尾的方式,去追求过强的雷达隐身能力;其二,在空气稀薄的大气层外飞行,需要较多的可动翼面来控制和改变飞行器的飞行姿态,故在六代机的身上被取消的垂尾,又被“请”了回来。 总之,这款飞行器究竟是何用途?以及其是否是中国军工业的又一力作?一切都尚需时间来为我们解答。但如果该机确实出自国内航空工业之手,那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其必将再度对世人带来不小的冲击和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