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生态环境周观察]全球首个AI用电限制性政策出台;《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数个中国风电发展目标

[生态环境周观察]旨在将每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讨论、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真实、前沿的信息,捕捉我们身边微小而重要的变化。环球同此凉热,视野点亮未来。

政策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

根据新华社10月23日发布的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工信部将系统布局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研发工作

据财联社报道,在10月23日的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称工信部对电池产业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引领,系统布局新型材料体系、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研发工作,加速新技术的落地转化、产业化进程;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鼓励电池企业在锂资源回收和盐湖提锂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拓展产品在工程机械、船舶、农机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新能源电池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产业链企业组团出海,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标准互认、碳足迹核算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加拿大出台首个AI用电限制性政策

根据能见10月21日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近期正式提出了一份人工智能领域用电的限制性政策,据悉,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专门针对AI用电的限制性政策。文章称,新政策将电力供应划分为了“优先领域”与“竞争领域”。其中,矿山开采、石油天然气、制造业、林业以及氢能产业等与本地自然资源紧密相关的项目,被纳入优先供电范畴,且用电无上限限制;而AI数据中心、普通数据中心及氢气出口项目,则需通过竞标方式获取电力。

事件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2030年13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

在10月20日的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毕亚雄正式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中国“十五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2035年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实现50亿千瓦等发展目标。宣言还针对产业健康发展给出了健全电力市场化机制、反内卷遏制低价竞争、推动风电集成化融合式发展、加快绿电制氢等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及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等五项倡议。

中英工业减碳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显示,10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部工业脱碳与碳排放交易司在北京共同召开中英工业减碳工作组第一次会议,英国驻华使馆、英国商业贸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参加会议。双方围绕工业减碳政策、重点行业电气化转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工业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针对中英工业减碳工作组后续工作考虑交流意见。

本田中国与东风集团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社会示范运行

本田官网信息显示,本田中国与东风集团股份于10月22日共同启动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社会示范运行。据悉,双方将委托共同合资企业东本储运率先在武汉市的现有物流配送线路中展开相关示范运行,并以此为起点,今后进一步拓展至广州、上海等地区。该项目核心目标旨在验证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实际运输环境中的适用性;掌握车辆实际使用状态并核算运行成本;评估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接受度;同时从终端用户视角对运营效率及附加价值进行全面研判。

中国核聚变领域最大制冷功率氦制冷机投产

根据氢能促进会发布的消息,中科清能研发制造的3kW@4.5K氦制冷机近期在合肥一次启机成功,截至10月20日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20小时,实际运行的制冷量达到3kW,满足设计指标。据悉,该装备是目前中国核聚变领域已投产的最大制冷功率氦制冷机,将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联合国秘书长称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