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麻辣烫|残障人士独立出行不能只靠“星星点灯”

四川在线记者唐子晴

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发文称自己在深圳机场乘坐航班时,升降车升至机门后离机门地板有25厘米距离,导致其轮椅无法推入飞机,腿也没办法跨进机门。而操纵升降车的司机却不愿把升降板提高,冷眼看着他“连滚带爬”进飞机。

或许,在郑智化痛陈自己在乘坐飞机时遭遇的窘境之前,我们并不会对离地25厘米的高度太过留意。对常人来说,抬脚就能跨过的高度,却成为残障人士眼前的一道鸿沟。这不仅是当事人的尴尬与愤怒,更是对整个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考验。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500多万,占人口总数比例超过6%。但在公共场域中,却鲜见他们独立出现的身影。

在笔者看来,这一事件暴露出了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硬件设施的“不兼容”。当前,许多公共场所都具备了基本的无障碍设施,但就像本应消除障碍的升降车反而制造了新的障碍,不少无障碍设施设备的设计、维护与实际存在脱节,没法让残障人士用得称心。

其次,是服务流程的“不人性”。我们相信物理意义上的障碍终会消除,但在服务这个“软环境”上,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操作人员拒绝调整设备,反映出标准作业程序中缺乏弹性,服务意识中缺少对特殊需求的基本尊重。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服务并非施舍,而是他们的权利和我们的责任。让服务人员不仅知道“怎么做”,更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才能发自内心地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最深层的,是系统保障的“不完善”。对于许多残障人士而言,独立出行并非“独自”出行。它依赖于一个完整、无缝衔接的支持系统:从畅通的无障碍设施,到专业、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再到清晰、可预期的援助流程。在这个链条中,任何一环的缺失或断裂,都可能将他们的出行变成一场“冒险”。郑智化面对的,正是出行支持链条突然断裂所引发的危机。

深圳机场在快速回应中承诺,将优先安排廊桥、增加保障人员、试点新设备。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承诺能否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操作规范、每台设备的安全可靠、每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实施两年,但法律的落实需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一个文明社会的温度,不在于它拥有多少现代化的机场,而在于每一位公民,包括残障人士,都能有尊严地顺畅通行。

郑智化接受道歉时表示希望借由此事,深圳机场能优化对残障人士的服务和协助。这也是所有依赖无障碍设施人士的共同心声:希望不愉快的经历能成为系统性改进的催化剂。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郑智化的成名作《星星点灯》曾给人鼓励,希望这颗“星星”的发声,能够照亮更多残障人士的出行。当升降车能够真正“无缝”对接机舱,当轮椅使用者不再需要为他人的疏忽付出尊严的代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