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泉水避坑指南:别让“天然”二字花了冤枉钱 超市饮用水货架上,“源自秘境”“矿物质爆棚”的天然泉水总被贴上“健康优选”标签,不少人看见“天然”二字就直接放进购物车。但真相是:市面上一半以上的“泉水”都在玩概念,选不对不仅白花钱,还可能踩健康隐患。今天用国标硬标准,把天然泉水的门道彻底说清楚。 先认准“真天然”的身份证:国家《饮用天然泉水》标准(GB 8537-2018)早给它定了铁规矩——水源必须是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泉水,或是通过钻井开采的未受污染地下矿水,从源头到灌装全程不能接触空气,更严禁人工添加矿物质、防腐剂等任何物质。简单说,天然泉水的“天然”是天生的:地下冒出来时含什么矿物质、是什么口感,灌装后就得原封不动,连消毒都只能用紫外线这种物理方式,绝不能破坏原生水质。 自带矿物质是天然泉水的亮点,但“多”不代表“好”。国标里对矿物质含量卡得极严:有益的偏硅酸必须≥25mg/L(对皮肤有好处),但锶不能超过5mg/L(过量会影响骨骼代谢),钙的上限是450mg/L(太高容易结水垢、增加肠胃负担);同时,铅、砷等重金属含量必须≤0.01mg/L,微生物指标和纯净水一样苛刻——菌落总数每毫升不能超20个,沙门氏菌、大肠菌群等致病菌更是“零容忍”。那些鼓吹“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健康”的产品,十有八九是超标货,长期喝反而对身体有害。 选购时最容易踩的3个坑,一定要避开:一是把“天然水”当“天然泉水”,前者水源多是水库、湖泊等地表水,只经过简单过滤消毒,矿物质含量连天然泉水的零头都不到,价格却卖得一样贵;二是被“古泉”“活泉”等模糊词汇忽悠,真正的天然泉水会清晰标注GB 8537产品标准号,没有这个“国标认证”,再花哨的宣传都是空谈;三是忽略水源地标注,正规产品会写清具体位置(比如“XX山脉地下500米承压水”),只笼统写“某某地区”的,大概率是来源不明的“山寨货”。 喝天然泉水也有小技巧:开封后建议3天内喝完,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落入滋生;不用烧开喝,加热会破坏偏硅酸等易挥发的有益矿物质,直接饮用口感和营养都最佳;家用桶装天然泉水,要记得每月清洗一次饮水机,不然出水口的细菌会污染整桶水。至于婴幼儿、老人等特殊人群,只要是符合GB 8537标准的天然泉水,完全可以放心喝——矿物质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不会给身体添负担,比纠结水更重要的是保证日常饮食均衡。 说到底,天然泉水是不错的饮用水,但“天然”不代表“万能”。喝水的核心是补水解渴,与其花高价追捧“稀缺水源”,不如牢记“先看国标号、再查水源地”的原则,选正规品牌的产品——这才是喝对天然泉水的关键。
猜你喜欢
车屁股也被我刮成这样心都碎了一地
2025-10-26
盼儿看汽车呀
留守残疾男孩今天去看望外婆,带了肉过去,没想到被外婆赶出家门。外婆坐在屋里,气
2025-10-26
快乐远山
我朋友昨天看完肖战回来,劈头盖脸第一句就是:网上的照片都是骗人的!我说咋了,不
2025-10-26
孙金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