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在美元霸权的痛处。用大白话说这个经济迷局:美国就像个花钱如流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在美元霸权的痛处。用大白话说这个经济迷局:美国就像个花钱如流水的土豪,一边靠借钱维持奢侈生活,一边又想通过收"过路费"来填补亏空。 数据会说话:2017年特朗普上任时美国贸易逆差5523亿美元,到离任时反而扩大到6767亿美元。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5%关税像打在棉花上——2018年对华逆差3233亿美元,2020年却冲到3108亿美元,根本没达到"减少2000亿逆差"的豪言。更讽刺的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显示,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关税成本的92%,这些钱最终流进了沃尔玛的收银机,而不是财政部的口袋。 美元的国际地位给美国戴上了金枷锁。全世界都用美元交易,美国就不得不当"全球ATM机"——通过进口商品把美元撒出去,再用国债把美元吸回来。这个游戏规则决定了:只要美元还是世界货币,美国就注定要维持贸易逆差。就像酒店老板必须让客人花钱消费,自己账面上看起来"亏损"才是正常状态。 关税这把刀砍错了地方。美国逆差的病根在自家后院:国民储蓄率长期在17%左右徘徊(中国是45%),企业投资却热火朝天。打个比方,全家每月挣1万花1万2,靠刷信用卡度日,这时候怪超市东西卖太贵有意义吗?美联储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制造业回流资金仅500亿美元,还不够填补一个月的外贸窟窿。 最危险的连锁反应藏在暗处。当美国用关税打贸易战时,各国悄悄开启了"去美元化"逃生通道:俄罗斯用欧元卖石油,伊朗用人民币结算,连欧盟都建立了避开美元的INSTEX系统。这相当于在拆美元霸权的墙角——2020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跌破59%,是25年来最低水平。 所以答案很清楚了:关税就像给癌症病人吃止痛片,看似缓解症状,实际延误治疗。要真正解决赤字问题,美国要么放弃美元霸权(自断臂膀),要么提高国民储蓄率(革自己的命),这两个选择都比收关税痛苦百倍。这就是为什么历届美国总统都知道逆差问题,却都选择睁只眼闭只眼——有些病,治起来比不治更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