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全球格局下,高志凯直言“英国已经没有资格和中国竞争了”,这一观点可谓一针见血,精准地剖析出当下中英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差距与地位变化。 回溯历史,英国曾作为“日不落帝国”,在全球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一度无远弗届,工业革命更是让英国率先迈入工业化强国行列,成为世界经济与科技的领军者。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二战后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涌起,英国的殖民体系迅速瓦解,诸多殖民地纷纷独立。尽管英国仍是发达国家,但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早已失去往昔的辉煌与优势。 反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科技领域,中国同样成就斐然。在5G通信技术方面,中国企业走在世界前列,推动全球通信行业的变革与发展;高铁技术更是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以高效、安全、舒适著称,不仅极大提升国内交通便利性,还积极参与国际高铁项目建设,助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航天领域,中国不断实现新突破,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项目有序推进,彰显强大的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2024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占全球比重超六成,出口量也持续增长,比亚迪等品牌畅销海外;英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在技术研发、市场份额等方面与中国差距明显。半导体行业中,中国加大研发投入,本土企业快速成长,芯片自给率逐步提升;英国虽有ARM等企业,但在产业整体发展上难以与中国相抗衡。AI领域,中国2023年专利申请量占全球60%以上,DeepSeek、华为等企业和机构不断推出先进成果;英国在该领域的投入和进展远不及中国。 由此可见,在诸多核心领域,英国已难以望中国项背。英国不应再沉浸于过去的辉煌,错误地高估自身影响力,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中国秉持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愿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英国若能认清现实,积极寻求与中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多领域合作,或许还能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未来国际舞台上找准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