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第二天,高市早苗就向特朗普表忠心,中国不买的东西,日本出钱买! 10 月 21 日,64 岁的高市早苗在国会的首相指名选举中终于胜出,成为日本战后第一位女性首相。 消息刚从国会大厦传出来,第二天就有熟悉内情的人跟媒体透了底:新一届政府正火急火燎地敲定一份采购清单,打算下周美日会谈时交给要来访日的特朗普,清单上明明白白写着三样东西 —— 美国的皮卡、大豆和天然气。 这波 “刚上任就下单” 的操作看着仓促,实则是高市面对首个外交大考的无奈之举。 高市的首相位置坐得一点都不稳。她第三次参选自民党总裁才终于成功,还得靠自民党跟维新会搞 “阁外合作” 才凑够议席,内阁里不少关键位置还被麻生系的人攥着。 更棘手的是,特朗普月底就要访日,这场会面根本就是场 “压力测试”:美国不仅要催讨前任石破茂政府答应的 5500 亿美元对美投资,还逼着日本往能源、半导体领域追加投入,甚至要涨防卫预算。 可日本政府的财政账本早就捉襟见肘,债务规模已经爬到 GDP 的 250%,拿不出真金白银投资,只能先靠 “买买买” 给美国递台阶,稳住对方情绪。 先说说要采购的美国皮卡,主要盯着的是福特 F-150 这类车型。这事想想都透着尴尬:美国刚宣布 11 月起对进口卡车加 25% 的关税,转头就急着给自家皮卡找下家。 可日本市场压根不缺皮卡,而且福特这种大尺寸皮卡车身宽、油耗高,日本的窄马路根本容不下,之前在日本卖得特别惨淡,顶多改改当除雪车使。 日本非买不可的原因其实很直白:美国汽车业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之前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已经因为关税跌了 22.7%,上半财年对美出口总额更是降了一成。 买皮卡就是故意给美国汽车业 “送暖意”,想趁机缓和关税摩擦的僵局。 比起皮卡,大豆采购更像是精准对接美国的需求痛点。今年 9 月美国大豆迎来大丰收,可中国已经连续 5 个月一粒都没买,美国大豆对华出口近七年头一回归零,农民们正愁得睡不着觉。 日本本来就是美国大豆的老买家,现在美国大豆已经占了日本消费量的七成,再往上加的空间其实很小。但为了帮美国解燃眉之急,日本只能打算把从巴西进口的大豆份额挤一挤,把订单转给美国。 这步棋打得很精明:既顺着特朗普重视农业选票的心思,又给后续美日贸易谈判留了余地 —— 毕竟高市之前还公开说过之前的日美贸易协议不公平,现在先给点 “甜头”,以后谈条件也硬气点。 天然气采购则踩在了美日能源合作的关键点上。特朗普这次访日,本来就想逼着日本往美国能源项目里砸钱,尤其想让日本接下阿拉斯加天然气项目的盘子。 这个项目酝酿了快半个世纪,要铺 1300 公里管道运天然气,总投资得 440 亿美元,美国盼着靠它缩小对日贸易逆差。 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一直依赖中东的气源,要是从美国买,不仅能拓宽供应渠道,从阿拉斯加运过来只要 8 天,比从墨西哥湾出发省了二十多天的运输时间。 但日本也没把话说死,没答应非要买阿拉斯加项目的气,只含糊说要扩大液化天然气采购,算是在讨好美国和保住自己利益之间找了个平衡。 这份采购清单就是高市给美国准备的 “外交见面礼”。 她上台后三番五次强调 “日美同盟是核心”,而特朗普也正好看中她的 “亲美鹰派” 立场 —— 前任石破茂搞的均衡外交让美国很不满,高市一上来就说要捡回安倍时期的同盟路线,还喊着要修宪强化军力,这正是美国推进印太战略需要的盟友样子。 用皮卡、大豆、天然气的订单换美国对新政权的认可,顺便让对方别再催那 5500 亿美元的投资,对根基不稳的高市来说,这已经是最实在的办法了。 现在日本政府和白宫都没把这事摆到台面上说,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里面的门道:美国要的是真金白银的实惠和战略上的配合,日本要的是政治支持和关税上的松绑。 下周美日贸易和安全会谈上,这份采购清单会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但不管最后订单能落地多少,高市这波 “上任就采购” 的操作,已经把新政府 “先稳住美国” 的外交优先级摆得清清楚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