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理论上来说,氢弹威力确实上不封顶。但是核武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到对方头上去,

理论上来说,氢弹威力确实上不封顶。但是核武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到对方头上去,那跟没有核武器没区别。   说起氢弹这玩意儿,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那股子毁灭性力量,能把一座城市抹平。但要真聊起来,得先搞清楚它是怎么回事。 它跟原子弹不是一回事,原子弹靠的是重原子核裂开释放能量,氢弹则是让轻原子核凑到一块儿聚变,这俩过程释放的能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氢弹的门道在于“两步走”。里面得先装个小原子弹当“扳机”,这玩意儿一炸,能瞬间造出上亿度的高温和极高的压力。就是这股劲儿,才能点燃外面装的氘、氚这些聚变燃料。 这些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撞在一起变成氦,同时往外喷能量,这就是氢弹威力的源头。更关键的是,这燃料理论上能无限加,装多少炸多少,所以说它威力上不封顶真不是吹的。 当年美国试爆的第一颗氢弹“迈克”,光重量就有82吨,当量达到1000万吨TNT,比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强了600多倍。试验完之后,原本的埃卢格拉布岛直接没了,炸出个直径近2000米、深50米的大坑,周边海域的辐射值高得吓人。 后来苏联更狠,试爆了一颗当量5000万吨的氢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绕地球转了三圈,连几千公里外的窗户都被震碎了。这都能看出,只要敢堆燃料,氢弹的威力能大到没边。 可光有大威力没用啊,得能送出去才算数。早年的氢弹根本没法实战,就像“迈克”那样,82吨的重量别说往敌人头上扔,能用的运载工具都没几个。 那时候的轰炸机根本驮不动这么重的家伙,就算勉强装上了,飞不了多远就得被对方的防空导弹打下来。所以早期的氢弹更像个“实验玩具”,只能在自家试验场炸着看,根本形成不了实际威慑。 后来各国都琢磨开了,得把氢弹变小,还得找靠谱的法子送出去。最先成熟的是用战略轰炸机投送,把氢弹做得更轻巧,让轰炸机能带着长途奔袭。 但这招也有毛病,轰炸机飞的速度慢,很容易被对方的雷达发现,要是遇上先进的防空系统,没等飞到目标上空就成了活靶子。 有次美军演习,一架携带氢弹的轰炸机出了故障,差点把氢弹掉到自家地盘,吓得后来各国都不敢把宝全押在轰炸机上。 真正的突破是弹道导弹的出现。把氢弹做成弹头装在导弹上,靠着火箭推进能飞上万公里,十几分钟就能打到对方本土。可这也不是万无一失,导弹飞的时候会留下明显的轨迹,对方的反导系统能顺着轨迹拦截。 为了应对这个,人们又发明了分导式多弹头,一枚导弹带着好几个氢弹弹头,飞到目标上空再分开,让对方的反导系统顾此失彼。 核潜艇的出现更是给氢弹加了层“保险”。把携带氢弹的导弹装在核潜艇上,让潜艇在深海里藏着,能在全球任意海域发射导弹。深海里的潜艇很难被发现,就算陆地上的发射井被端了,潜艇还能发起反击。这种“二次核打击”能力,才让氢弹真正具备了实战威慑力。 冷战那阵子,美苏俩国拼的不光是氢弹当量,更拼投送技术。美国搞出“民兵”系列洲际导弹,能带着氢弹弹头飞1.3万公里;苏联则造出了“台风”级核潜艇,一艘就能装20枚核导弹。双方都明白,就算氢弹威力再大,只要投送技术差一截,就等于手握利器却刺不到敌人,只能干着急。 现在更讲究“精准打击”,氢弹弹头不光要能送出去,还得准头够。要是偏差个几十公里,炸不到关键的军事基地或工业中心,效果就得大打折扣。 而且反导技术越来越先进,从预警卫星到末端拦截系统,层层设防,这就对投送系统的突防能力要求更高了。有的导弹会做不规则变轨,有的弹头会释放诱饵,都是为了能冲破拦截,把氢弹准确送到目标头上。 说到底,氢弹这东西就是个“矛尖”,投送系统才是“枪杆”。没有结实的枪杆,再锋利的矛尖也扎不出去。那些号称威力上亿当量的氢弹,要是没有洲际导弹、核潜艇这些家伙帮忙,顶多就是仓库里的一堆危险品。 各国花几十年琢磨的,从来都不只是怎么把氢弹造得更狠,更重要的是怎么能稳稳当当地把它扔到该扔的地方。这就是为啥说,扔不到对方头上的氢弹,跟没有真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