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中国和印度不一样! 当地时间10月22日,特朗普谈及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

特朗普:中国和印度不一样! 当地时间10月22日,特朗普谈及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话题的时候表示,印度方面,为了和美国达成关税协议,已经承诺在2025年底的时候停止进口40%的俄罗斯石油。 谈及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他突然抛出论调:“中国和印度不一样”,一边说印度已承诺2025年底停购40%俄油换关税协议,一边把中美俄关系走近甩锅给拜登和奥巴马的政策。 这番话听着头头是道,实则漏洞百出,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给自己之前的狠话找台阶下。先说说特朗普口中“听话”的印度,他言之凿凿称印度许下了停购承诺,可翻遍印度官方表态,从外长到石油部长,压根没人认过这笔账。 印度早就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能源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只要价格合适,就会从任何国家买油,合法的能源交易不该被政治化。俄乌冲突前,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只占2%,如今这一比例已飙升至22%,甚至一度成为俄油最大买家,每天进口量高达119万桶,创下历史纪录。 印度哪是会轻易妥协的主?之前西方施压要求加入对俄油限价,印度直接回怼“影响为零”,还拿出数据打脸:欧盟从俄罗斯买的化石燃料是印度的六倍,光天然气就花了500亿欧元,凭什么要求印度停购? 更精明的是,印度把低价俄油提炼成柴油等产品,转手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低买高卖”的生意经,怎么可能因为美国的关税协议就放弃?特朗普说印度承诺停购,纯属自说自话,更像是给美国选民画的一张空头支票。 再看他对中国的表态,更是典型的“甩锅术”。把中美俄关系归因于前两任政府的政策,简直是忘了自己任内的操作——当年为了遏制中国,加征关税、搞技术封锁,无所不用其极,反倒倒逼中国拓宽合作渠道。 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从来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基于双方需求的平等交易: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保障发展,俄罗斯需要多元的出口市场规避风险,这种合作根基稳固,岂是美国政策能随意左右的? 特朗普突然把“中国和印度”区别对待,核心原因藏在他之前的狠话里。不久前他还大张旗鼓宣称,若中国不停购俄油,就加征500%关税,那架势仿佛马上就要动手。可真要实施起来,才发现根本行不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也是美国农产品、能源产品的重要市场,加征关税只会两败俱伤:美国农民会失去中国市场,能源企业的出口订单也会泡汤,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本土产业和消费者。 眼看关税威胁成了“纸老虎”,特朗普只能换个玩法,拉上印度给自己找面子。先说印度“听话”承诺停购,营造出“美国有威慑力”的假象,再强调中国“情况特殊”,为自己不敢兑现关税威胁找借口。 这种“欺软怕硬”的套路,本质上是想挑拨中国和印度的关系,破坏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可这算盘打得再响,也瞒不过市场的眼睛。印度心里门儿清,跟着美国对抗俄罗斯没有好果子吃。 这些年印度从俄油中尝到了太多甜头:俄乌冲突期间,俄油给印度的折扣高达每桶25-35美元,光2022年4月到10月就节省了30亿美元。对于每天消耗500万桶原油的印度来说,低价油就是经济发展的“血液”。 放弃俄油意味着成本飙升,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印度绝不会做。之前德国外长亲自上门游说都没用,特朗普想靠关税协议撬动印度,简直是异想天开。 中方更不会被特朗普的话术绑架。中方的能源进口一向坚持多元化,俄罗斯只是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并非唯一选项。但美国若真敢加征500%关税,中国也有足够的反制手段。 从农产品到能源产品,从科技企业到金融领域,都能精准回应。特朗普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谓的“关税威胁”不过是虚张声势,如今拿印度当挡箭牌,不过是想体面地收回之前的狠话。 这场“区别对待”的闹剧,暴露了美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尴尬处境。曾经靠着美元霸权和盟友体系就能左右能源市场,如今却发现越来越多国家不吃“施压一套”:印度忙着赚差价,中方坚持自主合作,俄罗斯拓展亚洲市场,连欧盟都在偷偷恢复俄油进口。 能源贸易早已不是政治工具,而是基于利益的市场行为,美国想靠政治胁迫改变市场规律,根本是逆势而为。特朗普的言论也给各国提了个醒:在全球化时代,把能源安全绑在别人战车上终究不可靠。 印度不会放弃低价俄油,中方会继续巩固多元合作,俄罗斯也会深化与亚洲国家的联系。美国若不放下霸权思维,继续用政治手段干涉能源贸易,只会越来越被边缘化。 说到底,特朗普的“中国和印度不一样”,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话术。既掩盖了自己关税威胁的失效,又暴露了挑拨离间的野心,可现实终究不会跟着他的剧本走。能源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政治博弈的筹码,这一点,无论特朗普怎么说,都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