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肠息肉反复,这三个‘病根’不除,复发率 90% 第一个病根是脾虚湿盛。 脾主运

肠息肉反复,这三个‘病根’不除,复发率 90% 第一个病根是脾虚湿盛。 脾主运化,就如同身体的 “运输大队长”,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并输送到全身。当长期饮食不规律,爱吃生冷、油腻食物,或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时,脾胃功能就会受损,导致脾虚。脾虚后,水液代谢失常,湿气内生,就像体内有了一滩 “死水”,湿邪停滞,从而引发肠息肉。患者常出现大便溏稀,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还伴有腹胀、食欲不振,身体困倦乏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 调理需要健脾祛湿,临床上我常用健脾化湿的方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砂仁、桔梗、莲子、炙甘草。其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山药、薏苡仁、白扁豆助脾运化、祛湿止泻,砂仁醒脾和胃,桔梗载药上行,莲子益肾涩肠,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同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清除体内湿气。 第二个病根是气滞血瘀。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容易抑郁、焦虑,这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肠道内气血运行不畅,就像道路堵塞,瘀血停滞,逐渐形成息肉。这类患者常感觉腹部胀满、疼痛,疼痛部位固定,有时能摸到腹部有硬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脉络曲张。 调理要着重行气活血,临床上我常用行气化瘀的方子:柴胡、香附、枳壳、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延胡索、五灵脂、蒲黄。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使气机通畅;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增强化瘀止痛之力,解除肠道气血瘀滞状态。 第三个病根是热毒蕴结。 如果平时偏好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体内有湿热,郁而化火,就会形成热毒。热毒蕴结在肠道,就像肠道里燃起了 “一把火”,灼伤肠道黏膜,促使息肉生长。患者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有时大便带脓血,肛门灼热,伴有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 调理关键在于清热解毒,我在临床上经常用清热解毒的方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白头翁、秦皮、马齿苋、败酱草、地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热泻火解毒;大黄泻下攻积,使热毒从大便而出;白头翁、秦皮、马齿苋、败酱草、地榆凉血解毒、止痢,清除肠道热毒,缓解症状。 肠息肉反复,根源就在于没有针对这些病根进行彻底调理。而且这三个病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比如脾虚湿盛的人,容易因湿邪阻滞气机,进而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时间久了,也可能郁而化热,形成热毒蕴结。 所以调理肠息肉不能盲目,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辨证,根据个人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同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肠息肉的复发率,让肠道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