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随美国制裁东方大国芯片产业的人,今天竟然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栏目接受独家专访,高谈阔论,我真的不明白。哪位高人帮指点指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黄仁勋,他的成就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英伟达从一家专做显卡的小公司,硬是被他带成了全球市值前三的科技巨头。如今的英伟达,市值已经超过3.5万亿美元,一度超过苹果,成为AI风口上最强的“硬件大脑”制造商。 他的商业嗅觉也确实厉害,一开始只是搞游戏显卡,但他早早看到了AI的潜力,转型做GPU并投入AI训练领域,才有了今天的英伟达。他能把公司带到这个高度,跟他的远见和坚定有很大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英特尔和台积电都曾邀请他担任CEO,他都拒绝了。这说明他从一开始就铁了心要把英伟达干到底。外人可能觉得他这是“战略定力”,其实背后更多是清楚自己手里有一副好牌,不愿意被别人牵着走。 别看黄仁勋在美国配合政府做芯片出口管制,但他心里很清楚,中国市场谁也割舍不了。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市场占了英伟达整体营收的大约12.5%。这个比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关键是——中国的AI市场还在快速增长,未来的潜力远大于当下。 他自己就公开说过,“中国不是众多市场中的一个,而是独一无二的。”这可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实打实的市场判断。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AI研究人才,有像华为、比亚迪、蔚来、小米这些持续创新的企业。这个市场,说不要就不要?那是资本家的天方夜谭。 不少人看了央视的专访后,第一反应是:“咱们不是一直说要自主自强吗?怎么反而把对华制裁的代表人物请来了?” 更有情绪激烈的网友,直接把这件事跟当年孟晚舟事件联系起来,质问“当初咱们为孟晚舟呼吁,现在却让对方的代表来这里发声,是不是有点讽刺?” 这些疑问背后,其实是大家对中国芯片产业所处困境的关心和焦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央视做这件事也未必没有深意。 央视是国家媒体,采访对象不是随便定的。从更大层面讲,这次专访不光是媒体行为,更可能是一种“战略信号”。 一方面,我们一直在强调对外开放,不搞封闭发展,这种对外的姿态要持续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借这次机会向外界展示中国的自信——我们不怕对话,也欢迎竞争,但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 在这次采访中,黄仁勋的言辞确实“很有分寸”。他不仅称赞中国市场不可替代,还表示即使没有英伟达,中国的AI发展也不会止步,华为等企业完全有能力填补空白。他甚至夸华为是“技术奇迹”,在手机、自动驾驶和AI芯片等领域都很厉害。 听起来像是对中国企业的认可,但其实更像是“给市场投个好感”。因为现实情况是,中国本土的替代方案正在快速推进,比如华为的昇腾芯片、寒武纪的训练卡、阿里的“含光”、百度的“昆仑”等都在进步。 一旦国产替代起来了,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真的可能岌岌可危。 所以说,这番话不只是客套,更是黄仁勋对市场变化的某种“软着陆”。 别以为只有中国受影响,其实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也让英伟达自己吃了不少亏。 比如最新的AI芯片H20因为政策限制无法自由出口中国,结果库存积压,导致英伟达财报里直接减值了55亿美元,市值一夜蒸发1600亿。这也是为什么不久后美国政府又“松口”,允许特供版芯片对中国有限出口。 所以说,黄仁勋一方面要“听美国的”,毕竟公司注册在美国,不遵守规则就可能被查、被罚;但另一方面又得想办法“留住中国市场”,这就是资本家的两难处境。 而央视的专访,其实就是把这种矛盾公开地摆在了大家面前,让更多人看清楚——所谓“卡脖子”,卡得住一时,卡不住发展大势。 这场采访引发争议,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对科技自主的期待有多高,对公平竞争的渴望有多强。黄仁勋能不能上央视,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的芯片产业什么时候能真正站起来,不再被人“断供”就乱阵脚。 目前来看,中国的芯片产业确实在“补课”。华为“盘古”和“昇腾”双引擎正在发力,国产EDA软件、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链条也在补齐。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替代英伟达、台积电、ASML,但这条路已经走上了正轨。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一来就“情绪化”,也不能一谈“自主”就闭门造车。真正的强大,是能在开放中发展,在规则中自立,既能对话也能竞争,既有技术底气也有市场耐心。
黄仁勋估计做梦都要笑醒了,以为H20芯片在中国市场要大赚特赚,结果国安部
【246评论】【259点赞】
天下英雄出我辈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顶格处罚购买“有安全隐患芯片”的中国企业,更应该严厉警告关注小米,联想,长江和记实业等有买办倾向的企业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