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镜头“不经意”扫过,歼35身影藏不住了!对美传递出明确信号 歼-35(如图1)的隐身设计显然冲着美国F-35而来,但中国人的解题思路很务实。 比起F-35强调的多国通用性,歼-35更专注单一任务:在航母有限的甲板空间里,用内置弹舱和复合材料外壳换取雷达隐身优势,配合PL-15超视距导弹形成"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能力。 美国陆军TRADOC的报告点破关键——歼-35的电子战系统和数据链架构完全是为西太平洋战场定制,其网络中心战能力足以威胁美军预警机和加油机这类高价值节点。 而歼-15T的升级更像是场"外科手术式改造"。换装国产WS-10发动机不仅摆脱对俄制引擎的依赖,更让这款曾被嘲笑为"重型但短腿"的战机获得更远的作战半径。 电磁弹射器的加持更是一步妙棋:相比辽宁号、山东号的滑跃甲板,福建舰能让满载燃油武器的歼-15T全状态起飞,这点对于争夺南海或台海制空权至关重要。 福建舰航母(如图2)本身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海军的战略矛盾。8万吨排水量和三条电磁弹射轨道确实达到超级航母门槛,但常规动力设计意味着需要频繁补给。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国海军战术手册强调的"分波次攻击"理论:用连续不断的舰载机波次消耗对手防空系统。 但美军却认为,中国目前舰载机飞行员年培养量不足美军三分之一,在持久战中可能面临"有机无人"的窘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则揪住中国航母的"阿喀琉斯之踵":缺乏海外基地支撑的航母就像没有加油站网络的跑车,再强的性能也跑不出第一岛链。 实际上,当中国造船厂以"下饺子"速度生产驱护舰时,福建舰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其本身战力,而在于验证下一代航母技术。 004型传闻中的核动力设计、正在测试的舰载无人机协同系统,都显示中国人更看重长期竞赛。 但现阶段,这些隐形战机和航母更适合扮演区域威慑角色:在台海或南海冲突中迫使美军分散部署兵力,而非正面对抗尼米兹级战斗群(如图3)。 从黄水海军到蓝水舰队,中国花了二十年时间走完美国半个世纪的路程。歼-35和福建舰代表的技术飞跃不可否认,但现代海权较量从来不是单纯的装备竞赛。 没有全球基地网络支撑的航母缺乏持久力,未经实战检验的作战体系藏着未知风险,而这些恰恰是美军用十一艘核动力航母和八十年的航母运用经验构筑的护城河。当中国第三艘航母结束海试时,它带向大洋的不只是新型舰载机,更是一个新兴海军强国对既有海洋秩序的考卷——至于能答对多少分,既取决于后续技术突破,更关乎战略耐心的较量。
美国喜欢拿两栖攻击舰装上F35B改成闪电航母,我军的076实际上也是拿来对付这些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