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李大姐和她父亲去新疆游玩时,在地摊上花200元买了一颗珠子。之后,就放在家中,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珠子就会偶尔发出亮眼的光芒,没想到价值400万。 李大姐在地摊上两百元买的一颗珠子,在夜晚总是会发出绿光。 刚开始可把李大姐吓得不轻,以为是什么不祥的东西。 结果,后来家人都认为这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但是,当他们拿到鉴宝节目之后却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颗珠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1990年,北京来的李淑芬挽着父亲李国栋的胳膊,在新疆四处闲逛。 七十岁的李国栋,这片土地浸透着他青春的汗水和难以磨灭的记忆。 二十多年前,他响应号召,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父女俩漫无目的地在市集上闲逛,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维吾尔族老汉的地摊上摆着些旧铜器、彩石和几件辨不出年代的零碎。 李淑芬的目光,被摊子角落里一颗通体翠绿的圆珠吸引住了。 她蹲下身,小心地拾起它。 摊主老汉见状,用生硬的汉语热情介绍:“好眼光!这是宝贝,夜明珠!晚上会自己发光!” 李淑芬以为这是商贩招揽生意的噱头。 父亲李国栋却凑近细看,眼中流露出难得的兴趣:“颜色倒是少见,绿得挺正。” 他年轻时在兵团,见过戈壁滩上各种奇石,这珠子的绿,确实不同寻常。 老汉伸出两根手指:“两百块!缘分价!” 李国栋从旧皮夹里数出两张百元钞票递了过去,女儿喜欢,就当是个念想。 李淑芬将珠子装进一个简陋的木盒,塞进了旅行包深处。 回到北京家中,生活很快被柴米油盐填满。 那颗来自遥远西域的绿珠子,早就被李淑芬忘记了。 日复一日,它沉默地待在那里。 李淑芬偶尔擦拭柜子,目光掠过它,心中或许掠过一丝对父亲那两百块钱的小小“不值”。 直到一个深秋的午夜。李淑芬被口渴唤醒,迷迷糊糊地摸黑走向客厅。 窗外月色朦胧,室内一片沉寂的黑暗。 就在她摸索着走向饮水机时,余光似乎看到了若有若无的幽光。 她猛地顿住脚步,以为自己睡眼惺忪看花了。 屏息凝神,她朝着光源的方向望去。 黑暗中,那颗绿珠子,竟真的在散发出一种极其柔和的淡绿色光晕! 李淑芬瞬间睡意全无,蹑手蹑脚地走近,她小心翼翼地拿起珠子,温凉的触感依旧。 她关掉所有光源,拉紧窗帘,将自己置于彻底的黑暗之中。 掌心的珠子,那抹幽绿的光芒再次浮现。 她激动地摇醒熟睡的父亲,李国栋戴上老花镜,在绝对黑暗中,亲眼见证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父女俩面面相觑,难不成那个巴扎老汉信誓旦旦的“夜明珠”,是真的? 这颗会发光的绿珠子,从此成了李家父女心头挥之不去的谜团。 李淑芬开始翻箱倒柜,查阅她能找到的所有关于宝石、矿物和奇闻异志的资料。 图书馆里泛黄的《博物志》、《拾遗记》被她借回,里面关于“随侯珠”、“悬黎”、“垂棘”的记载让她心驰神往。 报纸上关于慈禧太后凤冠上夜明珠的传奇故事,更添几分遐想。 她甚至联想到了秦始皇地宫长明灯的传说。 这或许真是稀世珍宝! 她迫切想知道它的真实身份和价值。 最终,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一档权威的电视鉴宝节目。 录制现场,李淑芬紧张地手心冒汗,将那颗放在盒子里的绿珠,小心翼翼地捧到专家面前。 几位见多识广的鉴宝专家围拢过来,神色凝重。 在众多工具轮番上阵后,为首的老专家抬起头,声音沉稳地宣布:“这位藏友,经过我们几位专家的共同鉴定,这颗珠子,并非传说中的夜明珠。” 李淑芬的心猛地一沉,巨大的失落感瞬间包裹了她,仿佛那两百块和所有的期待都化为了泡影。 然而,专家却话锋一转:“别急,我话还没说完。它虽然不是夜明珠,却同样是一件难得的宝贝!” 李淑芬抬起头,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 专家继续道:“这是一块极其罕见的、高品级的天然岫岩玉!初步判断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专家顿了顿,吐出几个字:“保守估计,在三百万元人民币以上!” 现场瞬间一片哗然! 李淑芬呆立当场,大脑一片空白,三百万? 她感觉像在做梦,回到家中,李淑芬将鉴定结果和估价告诉了父亲。 李国栋默默听着,从女儿手中接过那颗温润的绿珠,沉默了很久。 几天后,李淑芬和父亲李国栋一同走进了故宫博物院的大门。 没有媒体的追踪,没有隆重的仪式。 李淑芬将那颗盛放在木盒里的岫岩玉珠,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 她只简单地说:“这是在新疆买的,专家说是个老物件,我们觉得,它应该属于国家。”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看到珠子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叹。 而后证书上,捐赠人一栏写着李国栋、李淑芬的名字。 那颗曾经在巴扎地摊蒙尘、在电视柜角落沉寂、又在暗夜中悄然发光的千年玉珠,终于找到了它真正的归宿。 主要信源:(东方财富网——收藏知识入门:中国四大名玉之岫岩玉(组图))
让杨议最害怕的事还是来了!不是杨少华的离去,而是他早年收藏的古董,曾被杨
【9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