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太原1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糊养大,女孩为了省车费,每天跑步5公里去上学。谁料,因此跑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正所谓,“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 一个拾荒老人凭着捡垃圾硬是给一个残疾女孩,别样的人生。 1994年,山西太原火车站。 一个破纸箱被丢弃在站台边,里面传出婴儿的啼哭。 纸箱里,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正不安地扭动着,但她的左臂却空空荡荡。 当她发现纸箱中这个婴儿,拾荒老人高占仙的脚步停在了原地。 靠捡垃圾勉强度日的她,如何再养得起一个孩子? 更何况是一个身有残疾的孩子? 她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就在她转身的刹那,纸箱里的啼哭,让她猛地停下脚步。 最终,她弯下腰,把女婴抱了起来。 奶粉对于高占仙而言,无异于奢侈品。 她翻出所有积蓄,买了最便宜的奶粉,用开水冲调后一勺一勺喂进婴儿口中。 她给孩子取名“思恩”,思念恩情,亦盼她心怀感恩。 然而,微薄的积蓄很快耗尽。 奶粉断了,高占仙便学着用最粗糙的面粉熬成糊糊,一点一点喂给孩子。 日子在捡拾废品的汗水和喂养婴儿的辛劳中缓慢流淌。 高思恩在面糊糊和奶奶的怀抱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她懂事得令人心酸,从不因自己的残疾而哭闹,她知道,奶奶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纪。 高占仙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她省吃俭用、靠卖废品攒下的微薄积蓄,为思恩交上了学费。 学校离家很远,有五公里。 往返的公交车费,对于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高思恩看着奶奶为学费发愁,决定不坐车,跑步上学! 从此,太原城郊的天刚蒙蒙亮,一个瘦小的身影便已出现在空旷的马路上。 她左臂的袖管空空荡荡,随着奔跑的步伐轻轻晃动,右臂奋力摆动。 五公里,对于健全的成年人也非易事,更何况是一个只有一条手臂的孩子。 摔倒,是常有的事。 她用仅有的右臂撑地,膝盖磕破了,咬咬牙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 这奔跑,起初只是为了省下一块钱的车费。 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跑,却在不知不觉中锻造了她。 五公里的距离,从最初的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到后来的步履稳健、呼吸均匀。 那条通往学校的漫长道路,成了她专属的、无声的训练场。 命运的转折,往往始于不经意的坚持。 升入高中后,一次常规的体能测试,高思恩在跑道上展现出的惊人速度和耐力,瞬间吸引了体育教练程学峰的目光。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左臂残缺的女孩,像一阵风冲过终点线,将其他同学远远甩在身后。 程教练意识到,这绝非偶然,而是长期艰苦磨砺的结果。 他找到高思恩,询问她的经历。 听完她每天跑步十公里上学的故事,程学峰深受震撼。 他向高思恩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加入校田径队,接受专业训练。 高思恩并非梦想成为运动员,而是教练的一句话点燃了她的希望。 “好好练,比赛拿了名次,是有奖金的。” 有了奖金,就能让奶奶不用再佝偻着腰去翻找垃圾箱,买一件暖和的新衣! 这个强烈的愿望,成了她最大动力。 从此,在完成学业之余,高思恩将所有精力投入训练。 跑道上,她用一条手臂,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极限。 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奔跑的节奏和终点线的目标。 天赋加上超乎常人的刻苦,让她在田径场上迅速崭露头角。 高二那年,在山西省青少年田径达级赛上,高思恩在女子中长跑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当她站在领奖台上,接过那枚沉甸甸的奖牌和一笔对她而言堪称“巨款”的奖金时,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第一时间跑回家,将奖金和奖牌一股脑塞到奶奶高占仙手中。 当年火车站纸箱里那个奄奄一息的弃婴,如今,正用她残缺的身体,跑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 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 奖牌和奖金只是她的开始,她在田径的道路上越跑越快,越跑越远。 她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800米等项目中屡创佳绩。 与此同时,她从未放松过学业。 训练场上的拼搏,磨练了她钢铁般的意志,深夜灯下的苦读,则照亮了她通往更高殿堂的道路。 201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 选择留在本地,是为了能继续照顾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的奶奶高占仙。 大学期间,她一边坚持训练参赛,一边刻苦攻读。 学校、训练场和病床前三点一线地奔波,学业、训练、照顾奶奶,一样都没落下。 本科毕业后,她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后又留在母校担任辅导员,将爱和知识传递给更多学子。 再后来,她并未止步,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如今,那个曾被遗弃在火车站的“独臂女婴”,已成为众人眼中的博士、教师、运动员。 对她而言,血缘的早已不再重要。 她的生命里,只有一个母亲就是那个拾荒老人高占仙。 主要信源:(山西省人民政府——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1994年,太原1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
炎左吖吖
2025-07-11 09:54:1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