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小叔借我三万块钱,前段时间我回老家帮我爸收麦子,小叔来家里还钱,赶上农忙
陈立松说
2025-07-10 16:02:00
两年前,小叔借我三万块钱,前段时间我回老家帮我爸收麦子,小叔来家里还钱,赶上农忙,小叔把钱放下就匆匆走了,晚上忙完我打开小叔装钱的袋子,发现钱不对劲。
解开布袋绳,里面是一沓沓钱,用橡皮筋捆着。我坐在炕沿上数,想记个数跟爸说一声。可数到最后,我愣了——整整三万五。
两年前小叔家盖房,我刚工作攒了点钱,给他转了三万。当时他在电话里声音发颤:“侄啊,这钱叔肯定还,等秋粮卖了就……”
多出来的五千,不是新票,是一沓沓零钱凑的:有几张皱巴巴的五十,更多是十块、五块的,甚至还有几张带着泥点的一块纸币,边缘都磨得起了毛。
我心里咯噔一下。小叔家那几亩地,去年遭了涝,收成才刚够糊口。他平时在镇上打零工,一天挣百八十块,要供俩孩子上学,这三万五,得攒多久?
第二天一早,我给小叔打了电话。
“叔,您昨儿把钱放我家了。”电话那头传来轧麦机的轰隆声,小叔扯着嗓子应:“嗯,收到了?正好你爸收麦用钱,叔也没啥大本事,这点钱别嫌晚。”
“叔,钱我数了。”我顿了顿,望着窗外金灿灿的麦场,“您是不是多放了?我数着是三万五。”
电话那头突然静了,只剩风吹过麦浪的沙沙声。过了会儿,小叔才嘿嘿笑,声音有点憨:“没多,侄啊,你记岔了。”
“我没记岔,两年前就是三万。”我拿起那沓零钱,指尖触到一张缺了角的五块,“这里面还有好多零钱,叔,您是不是把家里攒的零碎都凑上了?”
小叔不笑了,声音低了些:“那啥……这两年你帮衬家里不少,你爸腰不好,去年秋收还是你请了假回来搭把手。叔这钱还晚了,多那五千,是叔的一点心意,不算利息,就当……就当给你爸买两箱牛奶补补。”
“叔,您这就见外了。”我赶紧说,“当初您盖房急着用钱,我手里有就该帮。您家俩孩子正上学,您打零工多不容易,这五千我不能要。”
“咋不能要?”小叔急了,嗓门又提起来,“侄啊,咱庄稼人说话算数,借了钱就得还,还得让人心安。你别嫌这钱碎,都是叔一块一块攒的,干净!那五千你要是给叔退回来,就是打叔脸了。”
我捏着那几张磨旧的纸币,突然想起小时候,小叔总把我架在脖子上逛集市,买一毛钱的糖球塞我嘴里。他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却把“借了钱要还,帮了人要记”刻在心里。
“叔,那钱我收着。”我吸了吸鼻子,“等这阵忙完,我带您去镇上买台新的割麦机配件,您那台老掉链子的,早该换了。”
电话那头又传来嘿嘿的笑声,混着麦香:“你这孩子……行,叔等着。对了,让你爸别太累,下午我过去帮他扬场。”
挂了电话,我把多出的五千单独包起来,打算等秋收后给小叔家孩子交学费。其实哪有什么“不对劲”的钱,不过是庄稼人最实在的心意——借出去的是情分,还回来的是本分,多出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热乎劲儿。
这世上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钱的多少,是风吹日晒里,那份沉甸甸的惦记。
0
阅读:240
用户77xxx85
直接换回去得了,整啥景?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