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最害怕的就是打个十几年那种,既打不赢又输不了,不断损失人口和生产力。像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就是如此,尤其是八王之乱,足足内耗了16年,精锐基本都打光了。 内战这东西,最怕的就是拖个十几年,既分不出胜负,又停不下来,国力一点点被耗空,百姓苦不堪言。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16年的混战,精锐部队打没了,中原变成废墟,一个好好的王朝就这么垮了。 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年轻时挺有本事,公元265年从曹魏手里抢过天下,建立西晋。可惜晚年昏了头,沉迷享乐不说,还非要把皇位传给脑子不好使的儿子司马衷。这位晋惠帝,史书上说他“痴呆不任政”,啥事都干不了,登基后朝政全被老婆贾南风攥在手里。 贾南风可不是省油的灯,心狠手辣,擅长搞权术。她看不上司马炎留下的外戚杨骏——这老家伙是司马炎的岳父,仗着身份想掌权。贾南风使了个阴招,把杨骏干掉,结果这一下捅了马蜂窝,杨家和诸王不干了,内战就这么炸开了锅。 八个藩王,个个不是善茬。汝南王司马亮想收拾残局,楚王司马玮野心膨胀,赵王司马伦直接篡位,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一个比一个狠,全都盯着皇位。这些人各有各的地盘和兵马,互相不服,谁也不肯退一步。 八王之乱从公元291年打到306年,整整16年。开始是贾南风弄死杨骏,杨家反击,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杀了贾南风。可这没消停,反而让诸王觉得有机可乘。楚王司马玮先下手干掉司马亮,赵王司马伦看时机到了,废了晋惠帝自己当皇帝,结果齐王司马冏不服,又带兵反攻。 战火主要集中在河南,那地方是西晋的粮仓和人口中心。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和赵王司马伦在洛阳附近干了一仗,双方扔进去十多万兵,打了好几天,死人堆成山,可谁也没能压倒谁。这种僵持仗打了无数次,西晋的精锐禁军——装备好、训练足、本来是顶梁柱的部队——就这么一点点被磨没了。 史书上说,16年里死了30到40万精锐,相当于连打五六次赤壁之战那样的惨败。公元304年,洛阳武库一把火烧了,280万件兵器没了,西晋的军事力量彻底崩盘。河南的田没人种了,村子空了,人口掉了一半,粮食产量直接归零。打到最后,各王手里都没啥像样的兵了,只能靠残兵互相牵制,谁也赢不了,谁也不认输。 这仗拖得太久,国力被耗得一干二净。老百姓拖家带口逃命,能跑的跑了,跑不了的饿死战死,中原成了人间地狱。内战最怕的就是这种拉锯战,既没个了结,又把国家拖进深渊。 八王之乱打完,西晋基本上是空壳子了,中央啥也管不了。地方势力割据,只有凉州刺史张轨还算忠心,带着凉州兵两度跑去洛阳救驾,可惜大势已去。公元311年,匈奴刘聪攻破洛阳,抓走晋怀帝;公元316年,晋愍帝在长安投降,西晋彻底完蛋。之后北方陷入五胡乱华,战乱又拖了上百年。 八王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汝南王司马亮死在楚王手里,楚王司马玮被赵王弄死,赵王司马伦被政变搞垮,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死的死伤的伤,东海王司马越倒是熬到最后,可公元311年也病死在军营里。没人是赢家,全都搭进去了。 张轨算个例外,西晋亡了后他在凉州死守,挡住外敌,保住一方平安。他的后代还建了个前凉政权,多少延续了点西晋的命脉。可八王之乱的教训太惨痛了,内战拖个十几年,精锐没了,民生毁了,国家直接玩完。
内战最害怕的就是打个十几年那种,既打不赢又输不了,不断损失人口和生产力。像八王之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7-10 15:26:27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