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罕见拍板!朝鲜首次接受韩国遣返六名漂流者 首尔统一部7月9日证实,韩国当天通过海上边界遣返了六名朝鲜漂流者,这六人中,两人于今年3月在半岛西部海域被韩国军方救助,另外四人于5月在东部海域获救。 韩国政府表示,这些人在韩期间多次明确表达返回朝鲜的意愿,因此决定尊重其选择,通过人道主义程序完成移交。 此次遣返的最终决定权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自作出,据韩国官员透露,朝鲜此前对韩国的沟通请求始终保持沉默,直至金正恩拍板同意,才打破僵局。 这种“由最高层直接决策”的模式,在朝鲜外交事务中并不常见,通常情况下,涉及跨境人员流动的事务,朝鲜会通过板门店联络渠道或联合国军司令部进行协调,但此次却罕见地由金正恩直接介入。 分析认为,金正恩的这一决定可能与朝鲜近期的政策调整有关,今年6月以来,韩国总统李在明推动对朝缓和政策,包括停止边境扩音器广播、限制民间团体对朝散发传单等。 作为回应朝鲜暂停了对韩噪音广播,并于7月3日通过板门店渠道恢复与韩国的电话联络。 此次遣返事件,可视为双方互动的延续,朝鲜通过释放善意,既回应了韩国的缓和姿态,也为后续可能的对话预留空间。 从朝鲜国内政治逻辑来看,金正恩的决策风格偏向实用主义,他在2018年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会晤时,曾主动放低姿态,强调“民族和解”的重要性。 这种策略在此次事件中再次显现,通过遣返漂流者,朝鲜既维护了主权形象,又避免因人员滞留问题陷入国际舆论被动。 此外朝鲜近期在经济领域动作频繁,如元山葛麻海岸旅游区的开幕,显示其试图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吸引投资,而遣返事件可视为这一战略的配套措施。 朝鲜的政策调整存在明显边界,此次遣返体现灵活性,但平壤仍将韩国定义为“最敌对国家”,并在宪法中明确这一立场。 这种“对抗与对话并存”的模式,反映出朝鲜在安全关切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平衡。 对于首尔而言,此次事件虽释放积极信号,但要推动朝韩关系实质性改善,仍需突破核问题、军事互信等核心障碍。 此次遣返过程严格遵循朝鲜的“自主程序”,韩国将六名漂流者安置在原船上,由朝鲜警备艇在海上边界接应,整个过程未发生直接接触。 这种“非接触式移交”既符合朝鲜的安全要求,也避免了因人员交接引发的争议,朝鲜官方媒体尚未对此事发表评论,但其通过行动传递的信号已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对于朝鲜而言,此次决策的核心考量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在美韩持续推进“延伸威慑”体系的背景下,朝鲜需要在军事对抗与外交博弈之间寻找平衡点。 通过遣返漂流者,平壤既展示了人道主义姿态,又为可能的对话预留了空间,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既是对韩国缓和政策的回应,也是对国际社会释放的试探性信号。 朝鲜的政策走向将取决于多重因素,韩国李在明政府的对朝政策能否持续,将影响平壤的回应力度。 美朝关系的变化也将制约朝鲜的外交选择,此次遣返事件虽看似微小,却折射出半岛局势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如何在维护主权与推动和解之间找到平衡,仍是金正恩政权面临的关键挑战。
金正恩豁出去了,比普京还狠,就要干垮乌克兰,俄紧急改装运输机最近朝鲜领导人金
【11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