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然而

如梦菲记 2025-07-09 17:24:09

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然而就是这一句话26年后,她收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秋,黄袍山的天色阴沉,村口传来马蹄声,尘土飞扬,国民党士兵突袭村庄,家家户户被惊醒,黄菊喜站在自己家门口,手里还握着刚从灶台上拿下的柴刀。   她的家不过是一间低矮破旧的土屋,四周是乱石垒砌的矮墙,屋内只摆着几件简单的家具,墙角堆着刚砍回来的柴火。   屋里那个刚进来的红军干部,衣衫破旧,满脸风尘,正在屋后的柴房躲藏,他的来历她并不清楚,只知道这是个受伤的红军,需要避一避风头。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村庄被一声声吆喝震动,士兵挨家挨户搜查,气势汹汹,她的家也未能幸免,她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儿子,又看了一眼柴房门口,心里做了个决定。   她主动走出屋门,面对敌人,指认了自己的家,国民党士兵闻声而入,随后抓走了她年幼的儿子。   这孩子和那个红军干部年龄相仿,模样也有几分相似,敌人没有辨认清楚,便将他当作目标带走,当天傍晚,村外传来一声枪响,她知道,这孩子回不来了。   这个女人出身在湖北通城黄袍山一个贫苦家庭,十岁那年被送去做童养媳,丈夫早年去世后,留下她与五个孩子相依为命,那时日子极苦,她靠种地、编草鞋、挖野菜维持生活。   她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日子要过下去,孩子要养大,她经常带着孩子到村外山沟里讨饭,有时要走几十里山路,只为换来一碗剩饭。   1930年,红军十六军进入黄袍山,整顿地方秩序,打击豪强恶霸,她第一次见到这些穿着灰布衣的战士,心里觉得踏实,他们从不抢百姓的东西,还会帮村民挑水、修屋。   她的家开始为红军提供热水、食物,有时还藏伤员,替他们缝衣服,她不求回报,只是觉得这些人为穷人办事。   家里的土炕下常藏着布条包好的药品,老槐树下埋着密信,夜里她独自一人走山路送口信,手里提着一盏灯笼,风吹得火苗跳动,照出她满是皱纹的脸。   从1930年开始,她的几个孩子陆续被她送入红军,长子吴朝义最先参军,几个月后便在江西前线牺牲,她听到消息时没掉眼泪,只是把儿子的旧衣服抱紧了一些。   次子也没挺多久,被捕后始终不肯开口,被敌人枪毙,第三个儿子与敌军交火时,为掩护战友,引爆了自己身上的手榴弹。   两个女儿也没能活下来,大女儿在送情报途中中弹,小女儿在传送口令时被捕,第二天就被秘密处决。   她的五个孩子,一个都没能活到革命胜利,村里人提起她都摇头,说她是被命运砸碎的女人,可她从不自怨自艾,也从不抱怨,白天种地,晚上纺线。   战争时期,她被多次抓捕,押进牢房,遭受拷打,至死不吐一个名字,身上留下许多伤疤,走路一瘸一拐。   后来为了躲避追捕,她在深山住了十四年,用山泉水洗衣,用野菜煮饭,她的住所不过是一个山洞,门口挂着草帘子,里面只铺着干草和破布。   1949年,通城解放,她拖着病体回到村子,屋子早已坍塌,只剩一块斑驳的土墙,乡亲们帮她修起了旧屋,政府也送来了粮食和补贴,她不多言,只是将屋角擦得一尘不染,每天清晨还在土灶前烧水。   新中国成立后,她参加了许多支前活动,还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捐给了前线,她把自己攒的棺材本拿了出来,说这钱应该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典在北京举行,黄菊喜接到通知,被邀请前往观礼,她坐上火车,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服,带着一篮自家晒的干菜,一路坐到北京。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为她披上一件大衣,她站在人群中,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望着广场,泪水顺着眼角滑下,她知道,她的孩子们都没能等到今天,她替他们看见了。   她没有文化,也不曾上过战场,但她用一生守护了信仰,1971年,黄菊喜在睡梦中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她被追授为革命烈士,家乡人为她立了碑,刻下:“黄袍山山山为革命圣地,黄菊妈妈妈是英雄母亲,”这个称号,她配得上。   她的一生,是一盏灯,照亮了那个黑暗年代里无数人的心,她默默无闻地承受了太多痛苦,却始终没有放弃,她做的只是她认为该做的事,如今,她的名字被人记住,不是因为她说过什么,而是因为她做过什么。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黄菊妈: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写春秋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