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爸爸抓起来!”浙江义乌,一男孩放暑假在爸爸店铺里打工,约好工资一日一结,每日100元,爸爸因为忙碌忘发,“拖欠”了一天,男孩心生不满,最后竟然报警“维权”。
故事的主角小涛,高中毕业的暑假,主动提出去父亲开的鞋店帮忙。父亲也很支持,觉得这是让儿子体验生活、尝尝挣钱滋味的好机会。父子俩约定好,日薪100块,当天结算。
刚开始一切都很和谐。小涛干活卖力,父亲也信守承诺,每天准时把带着汗水味的100块钱交到儿子手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让小涛干劲十足,也让他第一次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可这份简单的和谐没能维持多久。一天店里生意特别好,父亲忙到深夜,压根忘了给儿子结账的事。小涛等了一会儿,想着第二天父亲总会补上,便自己先回了家。
谁知第二天一早,父亲依旧没提。小涛按捺不住,直接开口索要。父亲可能也是忙忘了,随口答道:“急什么,今天下班连着昨天的一起给你,200块。”
就是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小涛。在他看来,父亲这是言而无信,是对他劳动的轻视。压着的情绪瞬间爆发,他开始撒泼,砸桌子敲板凳,叛逆劲头十足。旁人还在错愕,他接下来的举动,才真正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当着父亲的面,拨通了110。
民警赶到现场,听完这“案情”,也是哭笑不得。他们把小涛拉到一旁,一番话点醒了他:“你都18岁了,说你几句就受不了?你去外面打工看看,哪个老板会惯着你这样的员工?这是你爸,他把你养这么大,这笔账,你算得清吗?”
这番训诫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愤怒中的少年。小涛冷静下来,也为自己的冲动感到羞愧,最终向父亲道了歉。一场家庭风波,在警察的调解下总算收了场。
有人力挺小涛,认为他维权没错。既然是约定,就该遵守,“说日结就日结,这是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在他们看来,亲情是亲情,规则是规则,父亲应该以身作则。
但更多人站在父亲这边,觉得这孩子“太较真”“不懂事”。毕竟只是晚给一天,父亲挣钱最终不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吗?用商业规则来衡量父子亲情,未免太冷冰冰,也有一拨人带着几分调侃,说这孩子“有前途,小小年纪就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父亲想让儿子体验社会,却忘了社会规则在家庭这个特殊场景里会“水土不服”。他用中国式家长的想当然,处理了一件本该用契约精神来对待的事。而儿子呢,则把刚学到的社会规则当成了唯一准则,生搬硬套进了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关系里,显得刻板又缺少变通。
父亲的初衷是好的,想教儿子独立,却没教他体谅与宽容。儿子也确实学到了“劳动换取报酬”,却学得过于彻底,忘了亲情关系里还有理解和弹性。
这件事提醒我们,在家庭这个场域里,规则重要,但人情和沟通同样不可或缺。教孩子认识社会规则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懂得,规则之上,还有一种叫“爱”的智慧。学会遵守规则是成长,而懂得在何时何地恰当地运用规则,才是真正的成熟。
信源:都市时报
香橙罐头
我从小到大的红包都被我妈拿走了,美其名曰:妈替你收着,等你大了就给你,直到现在也没见还过!😔
七天大胜 回复 07-09 14:17
你娶媳妇的时候就看见了,还能掏空她的家底。
虎虎大人
太较真的人在职场容易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