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云南丽江,一女游客想解暑,正好看见一摊位有9.9元冰淇淋卖,于是就买了

沧海一书客 2025-07-09 10:08:23

7月6日,云南丽江,一女游客想解暑,正好看见一摊位有9.9元冰淇淋卖,于是就买了一个,付完9.9元后,店员告诉她,付的钱不对,这冰淇淋不是9.9元,是48元才对。女子一脸懵逼,反问道明明标价9.9元怎么变成48元了?店员指着墙板上不起眼的小标签说:“您买的是竹筒奶茶,不是竹筒冰淇淋!”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2025年7月6日报道

这位女游客当时还专门指了个玫瑰花味的冰淇淋,店员从头到尾没提过价格问题,就给她搅拌好装进竹筒里,扫码一刷9.9 掉账走人。

谁知吃到一半喊结账,人家才冒出来说:不好意思,您付错了,这个是48元的大杯竹筒奶茶。

我的天,这差不多贵了四五倍。

仔细一看,门口那个大招牌“竹筒冰淇淋 9.9元/个”确实醒目得不行。

就在正上方画了个冰淇淋的图案,红字大大的。

但右边墙壁角落里,贴着一个小到不行的价签,上面写着“竹筒奶茶 48元 大杯”。

两个产品图都只标了个口味,没写是冰淇淋还是奶茶,完全凭想象。

这一手,坑得够老套,却又屡试不爽。

所以,女游客认为,商家存在误导,没告诉她是48元的,付完款后,才说是不是9.9元,

店家后来也不否认花招,只说东西分两种:9.9的小份冰淇淋和48的大杯奶茶,是女游客“自己搞混了”。

女游客当天晚上就把这事发到网上,有网友说:“这不是坑中国人嘛,咱也只能认栽?”

还有网友说:“我在某景区碰过类似的,标价看着便宜,结账才发现贵好几倍!”

也有网友表示:“真是套路又老又狠,信息不对称就吃哑巴亏了。”

我跟大家说,这种事在旅游区早就不稀罕了。

一些商家就盯着“游客不回头”的特性,招牌大字写死几个吸睛价,小字或者标签就藏墙角,基本没人细看。

买完才说“嘿,你买错了”,游客大多顾及面子和流程,嫌麻烦就补钱了事。

后来,丽江古城区市场监管局7月6日18:40左右接到这位女游客的投诉,当晚就派人去核实。

第二天(7月7日),女游客还说接到自称是“市场监管部门”和“店家”打来的电话,对方威胁她别再闹,大半是冒充执法人员。

现在这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官方表示会及时向当事人反馈。

这套路真的是“古老”又“给力”:费点嘴皮子、摆点花招,成功率高得吓人,利润还可观。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游客不熟路、不认标,商家就靠这点赚一单算一单,谁在意口碑?谁想回头?

大家以后要注意了,买东西,看招牌别只看大字,一定要留神小标签、墙角上的细字。

扫码前多问一句“这具体多少钱?口味和价格怎么对应?”能省下不少麻烦。

要不然,下次被提示“付错了”时,又是一脸懵逼,跑得比买单还快。

对此,大家怎么看?

0 阅读:117

评论列表

笨笨老猪

笨笨老猪

1
2025-07-09 18:51

告诉他我要的只是冰激凌,奶茶还给他

猜你喜欢

沧海一书客

沧海一书客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