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林徽因写信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手头宽裕的话,能不能借我一点钱,最近实在是揭不锅了。 抗日烽火点燃华夏,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华大地战火蔓延,百姓生活瞬间陷入泥潭。 建筑学人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原本安稳的日子被打破,他们只得随抗敌队伍撤离繁华都市,一路辗转南下。从郑州到长沙,再挤过湘西山路,最终落脚昆明。 此时日军轰炸不断,后方也难逃经济冲击,物价翻倍猛涨。 昆明城里米粮比金子贵,教授薪水微薄如沙漏。为支撑家用,林徽因只能爬坡上坎去云南大学教英文课,每天来回折腾四趟,双肩沉甸甸的,累得喘不过气。 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苦,连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夫妇也得放下学者身段,他妻子在马路边摆摊叫卖旧衣物换铜板活命。 日子一久,困境如刀刮骨。林徽因把能卖的都清光了:嫁衣、钢笔、腕表,样样换钱。 不料祸不单行,日军轰炸机天天扰昆明,她和梁思成被迫又逃难,躲到四川南溪县李庄。 这地方小得地图都找不到,虽说安全些,但气候刁钻人,夏天汗湿衣被,冬天天寒地冻。 林徽因本就身体弱,一来一回折腾加上饭食稀薄,肺病旧患复发,高烧周周不退。 她瘦得剩下骨架子,皮包骨头的模样叫人看了揪心。 李庄没有医院没有药,全靠梁思成咬牙撑着,既要当医生熬汤煮药照顾妻子,又得拉扯两个孩子,还得为了中国营造学社跑断腿讨政府救济。 孩子们不懂苦,小儿子梁从诫有次懵懂问妈妈:万一日本人打到家门口咋办?林徽因轻声说江边就是退路,这话道出她准备拼死守家园的心。 生活真到了绝境,连鞋子钢笔都要拿来调侃解饿,梁思成苦笑着逗乐:皮鞋炖汤吃,钢笔红烧入口。林徽因向来骄傲,打小是富家女儿,从不为钱低头。 可这次没法子了,给美国闺蜜费慰梅写信借钱。费慰梅了解她个性,不到命悬一线怎会开口,火速寄了百元美钞并附上信,说美利坚大学想请他俩去任教,不但远离炮火还能缓口饭吃。 林徽因收了钱许下还账诺,却一口回绝邀请,回信说国难当头必须留下。 费慰梅惋惜又佩服,瘦弱身子藏着钢韧魂。林徽因夫妻俩就这样在饥寒病痛里挣扎,硬生生整出十万字《中国建筑史》,把多年测绘的古建筑资料写成本书,一直顶到抗战胜利。 战后新中国立了,林徽因肺病加剧医生摇头,但她强打起精神参与国徽设计。 北京城扩建那阵,老城墙眼看被拆,她拖着病体跟副市长吴晗争得面红耳赤,死命要保古建筑。 尽管世人总议论她跟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纠葛,可比起那点儿女情长,她为建筑史添的砖瓦更重千百倍,那是硬邦邦的实绩,经得起风雨打磨。 时至今日,林徽因精神仍在延续,她的子女继承那股韧劲儿。 信息来源: 林徽因生平综述参考《新华网》专题报道“林徽因的抗战岁月” 梁思冰采访信息源自《南方周末》2023年文章“梁思冰谈童年:母亲的坚强支撑全家”
民国时期,林徽因写信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手头宽裕的话,能不能借我一点钱,最近实在
史迹趣闻集
2025-07-08 21:08:53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