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5年,王耀武得知手下俘虏了一个红军师长,兴冲冲的跑过去准备审讯,可当他看到这位红军师长的时候却傻眼了,眼前这个穿着一身破烂衣服,浑身上下只有一个破碗的男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师之长!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红军师长被俘惊呆国军悍将:只比战士多1个破碗 ) 怀玉山大雪封山,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在这里兵败,硝烟和血腥味混在寒风里。 补充师师长王耀武,一位日后声名显赫的国军悍将,就在这里审讯他抓到的一个俘虏——红21师师长,胡天桃。 第一次见面,王耀武就愣住了。他眼前的这个红军师长,身上是三件打满补丁的单衣,裤子烂得几乎挂不住,脚上两只草鞋颜色都不一样。 他唯一的家当,是一个破干粮袋,里面只有一个磕掉瓷的洋瓷碗。在那个冻得人直哆嗦的天气里,这副模样跟队伍里最普通的士兵没什么两样,甚至更惨。 要不是有人指认,王耀武绝不相信这就是那个让他费尽心机的对手。 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一无所有的囚犯,却在接下来的对话里,让这位战场上的“胜者”感到了思想上的挫败。这种感觉跟了王耀武几十年。 要理解胡天桃哪来的这股劲,得看看他走过的路。他本名胡良贵,是个读过书的文化人。1926年,他从武汉的法政专门学校休学回乡,就一头扎进了农民运动。 紧接着,他回到武汉进了国民革命军的学兵团,也就在那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风云突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武汉掀起腥风血雨。胡天桃没有退缩,而是根据组织安排,辗转到了赣东北,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击战。 他把命都押在了这片红色土地上,一路从营长打到师长,直到在怀玉山负伤被俘。 审讯室里,王耀武看着衣衫褴褛的胡天桃,也许是出于一丝军人的惺惺相惜,也许只是纯粹的好奇,他问了问题,为什么他要坚持革命,坚持加入共产党。 胡天桃的回答简单而直接,没有丝毫动摇,他坚定地说到,只有带领着最广大的民众参与革命,打败帝国主义等,中国才有未来。 这句话,配上他视死如归的坦然,像一颗子弹,打进了王耀武的脑子里。王耀武后来回忆,自己当时一身笔挺的将校军服,看上去要风光不少,但在精神上,他觉得自己输了。 尽管那场审讯很快以胡天桃的牺牲告终,但这颗思想的种子,却在王耀武心里埋下了。 十几年后,风水轮流转。王耀武也成了人民的阶下囚。他辗转来到了北京的战犯管理所。谁也想不到,当年的审讯者,会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他曾经对手的理论。 王耀武一头扎进了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里,甚至还广泛阅读世界名著。他学得认真,还被推举为学习委员,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转变。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王耀武作为首批特赦战犯被释放,获得自由的王耀武,先是在人民公社劳动了一年,随后被聘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 这位曾经的国军高级将领,开始提笔撰写自己亲历的战争史,还有自己曾经印象最为深刻的中国军人,为新中国的史学研究留下了近二十万字的宝贵资料。 曾经的对手,最终以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为历史的同一面做了贡献,他最终以另一种方式接受了胡天桃等烈士的革命观念。 时间流逝,但英雄不会被遗忘。胡天桃的家乡湖北为他修建烈士纪念园。2022年,98岁高龄的王汉斌同志听闻此事,欣然为纪念园题写园名。 他动情地说到,中国能有这样的未来,离不开曾经无数个像胡天桃这样的革命烈士坚守着革命的信仰,矢志不渝,甚至以牺牲。 从怀玉山上的思想交锋,到王耀武后半生的反思与转变,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念的力量,它强大到可以跨越敌我、穿越生死,甚至能让一个曾经的对手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并记录下它的价值。 胡天桃用生命捍卫的信仰,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又该如何汲取?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