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湘西巨匪”姚大榜准备下山向解放军投降,临走前,有人送来两条鲤鱼,姚大榜看到鱼后脸色突变,大喊:“去不得!” 姚大榜,1882年出生在湖南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一个侗族农民家里。家里祖上据说24代都干过抢劫的勾当,种地只是副业,这环境从小就给他埋下了土匪的种子。小时候,他不学无术,家里送他读私塾,他却迷上了江湖故事,16岁就因为偷牛的事跟人干架,把邻居杀了,从此跑上山当了土匪。这家伙胆大心狠,打架不要命,脑子还挺活,很快就混成了当地匪帮的小头目。 到了1918年,晃县商会看他有点能耐,雇他当保商大队长,护送商队。可他不干正事,直接把商队的人和枪占为己有,投奔了贵州玉屏县的匪首曹云周,还被贵州军阀封了个“湘黔边区联防大队大队长”的名头。听着挺正规,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干的还是抢劫的买卖。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湘黔边境招兵,他又带着手下投靠,混了个新编第10师第1团第1营营长的位置。结果呢?拿了装备和军饷,他立马带着人跑回老巢,继续当他的土匪头子,抢来的钱还买了不少田产,成了湘黔边区有名的大匪首。 这家伙长得凶神恶煞,高颧骨、大嘴、鹰钩鼻,眼神跟刀子似的。他还特别多疑,睡觉都不踏实,手指脚趾上绑着香,烧到就醒,醒了就换地方睡,一晚上能挪好几回。六十多岁了身子骨还硬朗,追野狗几步就能抓住,手下都服他。 1949年,解放军打进湘西,直奔晃县,目标就是收拾姚大榜这号人物。解放军不光靠打,还搞政治攻势,派了个叫胡秀琰的进步人士去劝降。胡跟姚大榜认识好多年,了解他脾气秉性,亲自上山寨跟他谈。那会儿,姚大榜盘踞多年,手下好几百号人,枪也不少,可解放军势头太猛,他也知道硬扛没戏。经过胡秀琰劝说,他掂量再三,觉得投降可能是条活路,就点了头,答应下山归顺。 投降那天早上,他吃完干粮,收拾妥当,准备出发。手下把滑竿都抬来了,几个匪兵拎着枪站在边上等着。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村里有人送来两条鲤鱼,说是给姚大榜路上吃的。这鱼肥得冒油,鳞片亮闪闪的,按理说是个好东西。可姚大榜一看,脸刷地就黑了,把鱼篓摔地上,嘴里嚷嚷:“鲤鱼上钩,这是要我送死的兆头!去不得!”说完扭头回了屋,投降的事彻底泡汤。 为啥两条鲤鱼能把姚大榜吓成这样?在湘西,鲤鱼一般是吉祥的象征,寓意富贵啥的,可在他眼里,这鱼成了要命的信号。他可能是觉得“鲤鱼上钩”这说法不吉利,暗示自己投降就是掉进解放军的圈套,像鱼被钓上来一样跑不掉。老一辈土匪里迷信多得很,这种禁忌和预兆对他们影响大,尤其是姚大榜这种多疑的人,宁可信其有。他一琢磨,觉得这时候投降不靠谱,硬生生把到嘴边的活路给推了。 不投降,姚大榜就得跟解放军硬干。1950年春天,他瞅准解放军主力调去怀化的机会,拉上肖宗淮、蒲老翠、杨国政几个匪首,带600多号人偷袭晃县县城。这仗打得挺惨,解放军守城部队拼死顶住,双方干了一天,匪众死伤一大堆,姚大榜带着残部跑了。同年8月30日,他在凉伞又纠集了5000多号人,搞了个“湘黔边区反共游击司令部”,自封副司令,嚷嚷着要跟解放军决一死战。结果解放军来了个雪凉合围,炮火一顿轰,匪众死的死逃的逃,5000多人被干掉大半,他只带300来人逃到壕庆湾。 在壕庆湾,解放军419团追上来又是一场硬仗。他儿子姚应金被打死,老婆彭氏和女婿杨宗振被抓,匪部基本完蛋,只剩几十号人跟着他跑。后来他在十家坪召集散兵,打算偷渡潕水河回六龙山老巢。1950年12月25日晚上,他带人渡河,消息却漏了,解放军和民兵早埋伏在对岸。船到河中间,枪声一响,匪众乱成一团,他的船被挤翻,掉进冰冷的河里扑腾几下就没动静了。第二天,解放军捞上尸体一看,就是姚大榜,死了68岁,晃县的匪患这才算彻底平了。 姚大榜这辈子挺传奇,从个普通农民混成湘西巨匪,靠的是胆子大、心眼多。可他最后栽得也惨,为啥?就因为他太固执,太迷信。那两条鲤鱼本来没啥,可他非觉得是坏兆头,硬是把投降的机会给扔了。要是他那时候下了山,兴许还能留条命,可他偏不信邪,非要跟解放军对着干。结果呢?手下死光,家人被抓,自己也淹死河里,真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这事听着挺接地气,老辈人迷信多,姚大榜也不是啥好人,满手血债,可他这性格也真够拧巴。投降那天要是没那两条鱼,历史会不会改写?谁知道呢。他这结局,多少有点自找的味道。
1949年,“湘西巨匪”姚大榜准备下山向解放军投降,临走前,有人送来两条鲤鱼,姚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7-07 18:52:58
0
阅读: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