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00名乌克兰专家来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后,在采访中竟然号啕大哭。他们在中国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何在采访中会痛哭流涕?
1991年底,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前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发生解体,裂变了15个资本主义国家。
而剧烈的变动,自然会影响时代洪流下的每一个普通人,前苏联的军工业一分为二,俄罗斯拿了现成的飞机、船舶,乌克兰则继承了此前诸多的军工厂。
但乌克兰方面的制造专家,遇到了麻烦,前苏联裂变后,乌克兰本身在国防预算中,就减少了开支,按照乌克兰的需求,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东西。
而留下来的制造厂,都是按照以前前苏联的需求设置的,现在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人。
大量的军事制造专家,因此被迫失业了,可是除了设备制造外,这些人没有其他的本事谋生。
这时中国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但是很多专家不愿意来中国。
此前他们接收到关于中国的信息,还是七十年代之前的信息,认为中国的社会,就是几十年前前苏联的缩影而已。
但是,他们几经尝试,根本无法在乌克兰谋得养家糊口的收入,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200多名专家来到中国谋求生存。
可是,中国方面给予他们的待遇和生活,让他们惊掉了下巴。
可实际上,九十年代的中国,根本不是十几年前吃不饱饭的样子,各地都在兴建大楼,及医院学校等建设。
而这些专家们,则是被拉到了北京附近的北戴河,上面专门腾出了退休干部休养中心的一部分房屋,来让这些乌克兰专家生活。
每日供餐中,都有两种以上的肉类,和时季蔬菜水果,不少患病的家属,也被送入北京的专科医院治疗,让这些专家和家属们十分感动。
与此同时,回报的最好方式,当然是要努力工作了,很多原本抱着来混饭吃态度的专家,变得无比积极主动。
而中国方面给各位专家配备的工作助手和生活助手,更是让专家们泪流满面。
“我们在前苏联的时候,都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除此之外,中国方面还专门为这些家属的孩子们,设立了国际学校,允许在学校里面使用乌克兰的课本授课。
这种尊重俘获了所有专家的心,他们不仅在设备制造上尽心尽力,不少专家还专门针对中国军队的作战特点,写出了新的研究制造方案。
在来到中国几年后,有超过100名专家,向上面反映愿意加入中国国籍,他们在中国享受的生活和待遇,不管是前苏联,还是后面的乌克兰,是根本没法给到的。
但我国的国籍制度非常严苛,当他们听说无法加入中国国籍后非常难过,他们此时已经不愿意回去了。
当然,中国方面尊重专家们的意见,虽然不能入籍,可是他们和家属,可以一直留在中国生活。
每当记者来采访这些专家的时候,他们都会不住地感叹中国对于他们的尊重,从最先接受采访时的泪流满面,到后面可以轻松地谈论在生活中遇见的新鲜事,这些专家和他们的家人们,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除此之外,很多专家的子女和孙辈,至今都还生活在中国,并且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战神
中国军工与军事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批乌克兰科技人才的帮助,历史不会忘记!
AZ 回复 07-07 18:26
更不会忘记马达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