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拆棉被”的命令,竟救了整整一个师!在朝鲜战场极寒中,第20军89师靠一项看似荒唐的决定成功保住建制,成为唯一未被冻垮的整师单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冬天,朝鲜半岛遭遇几十年一遇的极端寒潮,长津湖地区气温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进军东线,与美军陆战一师展开激烈交锋。 大多数部队缺乏寒区作战经验,也没有完善的御寒装备,严重的冻伤在整个兵团蔓延,多个师冻伤减员超过六成,部分连队甚至失去作战能力。 在这种环境下,第20军89师在零下四十度的长津湖一线,依然能够成建制参战,并保持战斗力,最终成为九兵团中唯一一个保持完整编制完成任务的师。 入朝前,89师从山东调动至沈阳集结,当时大多数官兵来自江淮一带,对寒冷环境并不适应。 军需发放的棉衣根据南方标准制作,保暖性能差,裤脚松、鞋底硬,甚至缺乏最基本的防护用品。 士兵在集结站台上站立等待时,棉衣无法御寒,只能靠自己背负的棉被取暖,每名战士背负一床棉被行军,沉重且笨拙。 89师领导层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调取了边防部队过去在东北寒区的冻伤资料,发现多数冻伤集中在裸露部位,特别是手、脚、面部和耳朵。 如果不能提前做好保护措施,战士上了前线,还没开始打仗就已经不行了,尽管当时军规严格限制擅自更改军需物资使用方式,89师还是在入朝前争取了一天时间停留沈阳,并决定将所有自带的棉被全部拆解,用于制作保暖装备。 沈阳的被服厂临时调出四十台缝纫机,几十名工人加班加点,三千条棉被在短时间内被拆成二十余万块布料,这些布片经过重新缝制后,被加工成各种保暖物品。 进入朝鲜后,情况比预期更严峻,士兵一旦手脚暴露三分钟以上,便有坏死危险,89师的防寒措施迅速显现成效。 部队在长津湖一线展开战斗时,依靠提前准备的护具,有效降低了非战斗减员,267团在龙源里歼灭敌军补给运输部队后,缴获三千多条羊毛毯。 后勤部门迅速组织将羊毛毯剪裁成护膝、脚套、加厚鞋垫,每份毯子裁成十份以上,按人分发,新的御寒物资迅速补充至基层战士手中。 据战后统计,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89师因冻伤减员控制在四百人以内,无一人因冻伤死亡,这在当时的作战环境下极为罕见。 战后,89师未被调往后方休整,而是成为九兵团中唯一未打散重组的建制部队,中央军委专门发文,表彰其作战与生存双重能力。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丨新四军中任团(科)以上职务的长征红军 岳阳日报丨从平江起义走出的著名将帅 中旗网丨长津湖之战中,为何89师冻伤最少,老战士回忆:师长有远见
一条“拆棉被”的命令,竟救了整整一个师!在朝鲜战场极寒中,第20军89师靠一项看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07 16:27:18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