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医院,医生护士竟排队找病号看病,只因对方是著名老中医,不料,当网友们看到老

鲁滨逊得日记 2025-07-07 13:37:28

南京一医院,医生护士竟排队找病号看病,只因对方是著名老中医,不料,当网友们看到老中医的表情后却瞬间绷不住了,调侃:他是来看病的,不是来看病的......

别的患者看病,都是医生一屋接一屋地轮流问诊,可这名老人的病房却是另一番场景,老人的鼻子上还插着氧气管,却时常被医护人员团团围住。

在南京一家医院,就发生了这么一件怪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因为身体不适住了院,鼻子上还插着氧气管。谁知这位看似普通的病人,身份却不一般。

原来,他是当地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中医,医术精湛,名声在外,连医院里不少资深医生都有所耳闻。据说,老人家里挂的锦旗多得数不过来,每一面都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口碑。

于是,一幕既好笑又现实的场景出现了。每到休息时间,这位老中医的病房外就悄悄排起了队。队伍里站着的,全是本院的医生和护士。即使老先生还躺在病床上,连着氧气管,也丝毫不影响他为这些特殊的“病人”从容地搭脉问诊。

据一位护士回忆,老中医特别亲和,待她们就像爷爷待孙女。大家想给诊费,也都被他一一回绝了。从现场的照片看,老先生的表情似乎有些“生无可恋”,但在知情人眼里,那份神情更像是一种高手看惯了场面的淡定与从容。

同事们排队求诊的热情,也恰恰反过来印证了这位老中医的本事有多硬,这事传开后,网上的讨论也印证了这种复杂的情绪。有人直接点出了对现代医院过度依赖仪器的担忧:“现在去医院,医生不带听诊器、不把脉,要是停电了,他敢说检查不出来,不会看。”

有网友的亲身经历更是把这种对比拉满了:“我一个简单的脚部细菌感染,在某医院被各种仪器折腾,三个主任医师连个积液都抽不出来,最后还下了个可能截肢的通知书。结果呢?我去成都一个中医诊所,四天就下地走路了!”

另一位网友也说:“十年前我朋友住院,出院后常去一个赤脚医生那拿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住院那家中医院的院长、副院长,生病了都去找那个赤脚医生看。”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指向一个事实:中医在某些领域展现出的独特优势,有时不仅效果好,花费也相对更低。

当然,一味地捧高踩低也没必要。真正的好中医,从来不排斥西医。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种才是真中医。好中医从不排斥西医的现代医学成果,慢性病的药很完善,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弥补了中医的短板。”这表明,中西医该如何结合,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杆秤。

说到底,南京这位老中医在病房里“坐诊”,既是一桩奇闻,也像一记耳光。它打在了一个现实的困境上:想找个真正信得过的好中医,实在是太难了。

正是这种稀缺,才让本院的医护人员们不惜打破常规,向一位“病人”求助。他们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对传统医学智慧“无声的渴求”。

事实证明,有本事的人在哪儿都受欢迎,医生也需要同行的认同感和敬意。现代医院里,中医和西医看似各自为政,但真碰上医术精湛的老中医,谁都愿意虚心请教。病房成了会诊室,医护人员主动当“患者”,也算是医术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潮新闻

0 阅读:155
鲁滨逊得日记

鲁滨逊得日记

胡梦洁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