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被窝囊废杀死##雷佳音牌电子榨菜腻了#】影评人毛尖有个金句:看演员,首先是看脸,脸才是“银幕的最大道德”。
这话搁在身上,再合适不过。他的脸,算不上顶流的帅,却是一张能让十四亿人共情的脸。那双标志性的下垂眼,配上随时能挤出三分委屈的嘴角,就是一张“人畜无害”的好人脸。
你闭上眼,只要想到他,脑海里就会浮现一个画面:盛夏,一辆破三轮车前边,站着一个男人。褪色的、汗津津的Polo衫使劲往西裤里塞,一手挥着报纸当蒲扇,另一手捏着快粘手的冰棍。眉头紧锁,头发似油非油,满脸都写着“这日子可咋整”。
这个人就是雷佳音,又好像我们身边每一个为生计奔波、面目模糊的中年男人。
这张脸,曾经是观众的心头好。《人世间》里的周秉坤,几乎就是这张脸的原型。一个恪守本分、善良懦弱的小人物,被他演得入木三分。周秉坤每一次窝囊的笑,都精准地挠在大家心里。观众爱他,于是心甘情愿地把金鹰、白玉兰的奖杯往他怀里推,加冕他为“国民好女婿”。那时,他的“窝囊”还饱受好评,是屏幕上对抗油腻的清流。
然而,当我们把这张脸平移到大唐长安,在新剧《长安的荔枝》里看到一个穿着古装的“周秉坤”时,问题来了。弹幕里“审美疲劳”“又臭又长”“又是这副倒霉相”的抱怨,终于淹没了他。
一
那个曾经无比有趣的雷佳音,似乎被“杀死”了。
如果用国产剧常用的悬疑案件套路来看,现场有三个嫌疑人。但在揪出元凶之前,我们得先看看案发的环境。如今的国产剧,到底给中年男演员留了条什么活路?
窄得很。
要么,往左走,成为“行走的爹味导师”,俗称“油”;要么,往右走,成为“被生活盘包浆了”的窝囊废,俗称“怂”。
左边的代表,是“塘主”张翰。他曾在《杉杉来了》里承包鱼塘,“霸道”总裁横空出世。然后,从《胜女的代价》一路演到《东八区的先生们》,最终,成为大众群嘲的“油腻”标本。这种“油腻”,连累了一众男演员,哪怕是老戏骨也不能免俗。前段时间热播的《我的后半生》,张国立也被扣上“油腻”“万人嫌”的标签。
右边的代表,人数也不少。有网友总结了“窝囊废”赛道的三位大神。雷佳音是摆烂、挣扎、活得很累的窝囊废;郭京飞是嘴硬且碎、逼急了却真敢撂挑子的窝囊废;白客是知道自己拉胯,但还是会努力的讨好型窝囊废。
一个比一个真诚,一个比一个累。观众看着也跟着累。演了几十集,荔枝的任务还没办好,观众急得只好快进。
必须承认,他们的“怂”最初是对“油”的一种逆反。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精英、不悬浮、有血有肉的普通中年男人。问题是,当“窝囊”从一种角色,变成一种人设,一种收视率的定心丸,那个有趣的演员雷佳音,便有了口碑崩坏的危险。
二
回到“谋杀”现场,第一个嫌疑人正是演员本人。观众的厌倦,并非因他演得不好,而是因他演得“太好”,好到每一次都像是前一次的“保真复刻”。他抱着“窝囊废”这碗热饭吃得太香太久了。
第二个嫌疑人,是递来剧本的人,尤其是马伯庸。
马伯庸的小说精心设计了“剧本杀”,就像一场历史主题的“密室逃脱”。他的写作公式清晰而高效,一个源自历史边角料的悬念 ,一个不断倒数的催命时间,一个“小人物对抗大体制”的课题,再加一层“阴谋论”的底色。
《长安的荔枝》里的雷佳音
这套公式,天然就是为雷佳音这样的演员准备的。无论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张小敬,还是《长安的荔枝》的李善德,本质上都是被不可能的KPI逼到绝路的古代“社畜”。马伯庸考据严谨,唐风宋韵无比地道。但驱动故事的内核,却是高度现代的职场焦虑。
一眼万年,确实好;但一眼识破,也很快。
马伯庸负责搭建精美的历史舞台,雷佳音负责在舞台上表演“我好难”。二人联手,天衣无缝。但当这个组合拳打了两遍、三遍,观众就算隔着八层华丽的滤镜,也能一眼看穿熟悉的味道。再丝滑的袍子,也藏不住审美疲劳的里子。
演员和作家,顶多只能算“帮凶”。真正的幕后大佬,是第三个嫌疑人——那个叫“资本市场”的影视圈。
当下的中国影视圈,是一条围绕IP运转的精密流水线。
在这个数千亿规模的市场里,风险控制是最大的天条。
马伯庸的小说,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爆款原料”。雷佳音的人设,是经过收视率认证的“标准部件”。把他俩焊在一起,等于给项目上了一道“稳赚不赔”的保险。平台和资方觉得这笔买卖稳赚不赔,于是,一个又一个相似的项目被开发。
重复得太漂亮,也还是重复。
在这个自我复制的闭环里,每个人都在做当下最优的选择,但整个系统却在走向创造力的瓦解。这种高水平的重复和停滞,让我们被投喂了太多质感相似的“精品”。
三
说到底,观众不是烦雷佳音的“怂”,观众是烦屏幕上除了“油”就是“怂”的这股子“中年男人味儿”,讨厌没完没了的“电子榨菜”。
“电子榨菜”,是这个时代对下饭剧最形象的称呼。雷佳音和马伯庸,曾经联手为大家端上了最高级的“电子榨菜”,制作精良,口感熟悉,安全卫生。
但人不能只靠榨菜过活,吃多了,总想换换口味。
观众对他们的批评,不是嫌弃,而是“爱之深,责之切”。大家期待,这么优秀的演员,这么优秀的作家,能够走出舒适圈,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作品,带来一些新鲜感。
说起来也不复杂。大家期待,在下一部大戏里,再见雷佳音,当镜头给了他一个长长的特写后,我们屏息等着他挤出那熟悉的、标志性的苦笑——
然而,他没有。(安徽时评)
不知道
雷演什么都是雷,没有什么演技,好似台词复读机。首识在电视剧《白鹿原》,结果表演令人大失所望。后来的飞哥大英雄、人世间、满江红、第二十条、长安的荔枝等,凡看到雷参演的,均不看。如同女演员马某琍一样,他俩真是堪比一对卧龙凤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