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年,福州军区一副师长乘渔船叛逃台湾,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同时还有 500 两黄金和美女相送。可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漳州码头的木板在脚下吱呀作响,张清荣跳上渔船时,军大衣口袋里还装着半块没吃完的红薯干 —— 那是妻子早上塞进他手里的,说 “路上垫垫肚子”。 此刻咸腥的海风灌进领口,他望着渐渐模糊的海岸线,右肩那枚朝鲜战场带回的弹片伤疤突然发痒,像极了 1950 年冬在长津湖,美军燃烧弹擦过皮肉时的灼痛感。 这个河北保定农家出身的男人,幼时最擅长用弹弓打落枝头的麻雀。 1938 年参军那天,他把弹弓塞进裤腰带,跟着八路军队伍走出村口时,回头望了眼地主家高耸的院墙 —— 那院墙曾挡住他偷摘柿子的路,也埋下了他对 “拥有” 的偏执。 在炮兵部队的岁月里,他从装填手干到营长,1951 年临津江战役,他带着战士们用骡马拖拽火炮。 在雪地里硬生生开出条路,右耳被冻掉的耳垂,成了军功章之外最醒目的勋章。 欲望的裂缝是从收听敌台开始的。半导体收音机藏在福州军区宿舍的被褥下,国民党播音员描绘的 “台湾生活” 像蜜糖,融化了他对 “为人民服务” 的信念。 他开始偷偷计算:自己从 18 岁参军到 37 岁当副师长,拿过的津贴加起来,也换不来广播里说的 “美国轿车”。 1957 年 12 月那个凌晨,他以 “检查海防” 为由离开营地,路过炊事班时,闻到馒头出锅的香气 。 那是战士们的早餐,而他即将奔赴的 “天堂”,据说顿顿有鱼翅燕窝。 蒋介石在台北圆山饭店设宴时,张清荣盯着水晶吊灯的反光,突然想起 1943 年饥荒时,自己啃过的观音土。 500 两黄金堆成的小山旁,站着位自称 “陈小姐” 的女子,她递来的高脚杯里,红酒晃荡的样子,像极了他在朝鲜战场上见过的血洼。 改名 “张春生” 住进豪华别墅后,他发现陈小姐总在深夜对着镜子拆耳环 —— 后来才知道,那是发报机的零件,而他说的每句话,都会通过电波传到中统局。 大陆 “卧底说” 散布开的那天,张清荣正在阳明山打猎。当随从递来登着 “共军特务张清荣” 标题的报纸,他下意识摸向腰间 —— 那里本该别着配枪,却只摸到猎刀的刀柄。 他想起福州军区保密室的铁皮柜,自己曾在那里批阅过沿海防御图,而此刻猎枪瞄准的山鸡,扑棱翅膀的声音,像极了审讯室里竹签划过长凳的声响。 中统特务用辣椒水灌他嘴时,他喊出的不是辩解,而是女儿的乳名 “丫蛋”,但录音带里只留下模糊的呜咽。 1958 年 12 月 24 日的刑场,台北木栅地区的雨下得很大。张清荣跪在泥泞里,囚服下的右肩弹片伤疤突突直跳,让他想起 1951 年被弹片击中的瞬间 那时他以为自己会死在异国,没想到最终死在 “向往” 的土地上。 行刑士兵的步枪准星晃了晃,他突然看清枪管里自己的倒影:头发花白,眼角下垂,哪里还有半分当年那个在炮位上怒吼的副师长模样。 枪响时,他兜里飘出张泛黄的纸 —— 那是女儿用蜡笔在作业本背面画的全家福,他曾在无数个深夜拿出来看,如今却成了黄泉路上唯一的伴。 台湾 “国防部” 的档案里,张清荣的 “策反成效报告” 写着:“该员提供情报多为过时信息,且生活糜烂,无利用价值。” 附件里有他的消费记录:黄金多用于购买鸦片和奢侈品,甚至曾用金条换了只英国斗牛犬。 而在大陆公安部的 “叛逃案例” 卷宗中,夹着他叛逃前三天的日记残页,最后一行字被泪水晕染:“要是当年没选这条路,丫蛋现在该上小学了吧?” 这句话的下方,是孩子用铅笔描的红五星,如今铅笔芯的痕迹早已淡去,像极了他用背叛换来的短暂 “富贵”,最终只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一圈微不足道的涟漪。 漳州市档案馆的展柜里,陈列着张清荣当年乘坐的渔船模型。船底暗格里藏着微型发报机 —— 这是大陆故意泄露的 “证据”,却成了他的催命符。 而在福州军区军史陈列馆,他的名字被刻在 “叛逃人员” 的黑色名录上,旁边是他曾经获得的 “战斗英雄” 奖状复印件,奖状边缘的红色印泥早已褪色.
1957年,福州军区一副师长乘渔船叛逃台湾,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同时还有
云海仙踪觅
2025-07-06 19:15:48
0
阅读: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