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吴某靠养黄鳝为生,鸟儿常捕食黄鳝让他发愁。2024年底他架高密度渔网防鸟,本以为能解决问题,不料2025年3月执法人员发现10只鸟死在网上,9只是“三有”保护动物。吴某虽非故意,但继续用网违法被罚2900元,这事儿真让人无奈。
据报道,吴某守着村里那片鱼塘,靠养黄鳝过活。他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每日天不亮,他就来到鱼塘边,看着那些在水中欢快游动的黄鳝,心里满是期待,期待着它们能快快长大,换来一家人的好日子。
然而,平静的生活却被一群“不速之鸟”打破了。那些鸟儿,就像一群贪婪的强盗,隔三岔五就来鱼塘抓黄鳝。
它们时而盘旋在鱼塘上空,发出尖锐的叫声,仿佛在向吴某示威;时而俯冲而下,精准地叼起一条黄鳝,然后振翅高飞,只留下吴某在岸边气得直跺脚。吴某看着被鸟儿抓走的黄鳝,这可都是他的劳动成果啊,是他一家人的生计!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点:吴某辛苦养黄鳝,是为了维持生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鸟捕食黄鳝,也是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它们的生存本能。
2024年底,吴某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看着日渐减少的黄鳝,心里发愁极了。经过一番思考,他咬咬牙,决定在鱼塘和网箱上拉起高密度渔网。
他心里盘算着,这网这么密,鸟总该飞不过来了吧,黄鳝这下能安全了。拉网的时候,吴某累得满头大汗,但一想到以后黄鳝能免受鸟的侵害,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开始,这网还真有点用。那些鸟飞到鱼塘上空,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渔网,似乎也有些忌惮,不敢轻易靠近。
吴某看着网,心里那叫一个美,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每天更加精心地照料着黄鳝,期待着它们能茁壮成长。
不久后,执法人员突然来到了鱼塘边。吴某一开始还以为是来检查养殖情况的,心里还想着自己一直遵纪守法,肯定没问题。
可当他看到执法人员严肃的表情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执法人员在鱼塘边仔细地搜索着,不一会,就发现了10只鸟的尸体。
经过鉴定,其中9只是“三有”保护动物,像翠鸟、八哥啥的。这些鸟,曾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如今却静静地躺在了地上,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吴某当时就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想保护黄鳝,咋就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就像一个迷失了方向的孩子。他不停地嘟囔着:“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保护我的黄鳝!”
吴某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他的行为却导致了保护动物的死亡,触犯了法律。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法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
据悉,当地全年禁猎鸟类,还禁止用网具捕猎。吴某虽然不是故意抓鸟,可发现鸟死了还继续用网,这就违法了。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吴某的行为确实存在过错。他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尽管他不是故意要伤害那些鸟,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实际的后果,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面对现实,吴某无奈地接受了处罚,被罚款2900元。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看着那罚款单,心里五味杂陈,有委屈,有无奈,也有对自己的自责。
事实上,此事中吴某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养殖户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养殖成果,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但这些措施有时却会与法律产生冲突。
这反映出我们在法律宣传和普及方面还存在不足,很多养殖户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了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法律。
另外,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养殖户的需求。不能一味地强调保护野生动物,而忽视了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应该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合法又有效的防鸟办法,让他们在保护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能遵守法律规定。
具体到本案中,吴某的行为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该法明确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对“三有”保护动物的保护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吴某虽然不是故意猎捕、杀害这些鸟儿,但他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鸟儿的死亡,属于违法行为。尽管他可能并不知晓自己的行为违法,但这并不能成为他免责的理由。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5-6-26)您对这件事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