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九发现一个现象:在东北老家,说起谁谁“半身不遂”了,大家似乎都不觉得稀奇。
反倒是回到南方工作后,发现这种情况明显少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为什么同样在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半身不遂”的人会这么多?
一、中国致死率最高的病,东北最多所谓的“半身不遂”或“偏瘫”,其实大多都是中风引起的,而中风在医学上,其实是脑部的血管因为堵塞或破损,脑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病症,患者发病后往往很容易出现突然破裂或堵塞,导致脑组织损伤。
除了后遗症,中风致死率也很高,不幸的是,我国也是中风高发国,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尤其东北地区最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及其团队曾在《柳叶刀》子刊发布过关于中国卒中发病调查报告,数据展示了2013-2019年间我国居民卒中发病率,其中40岁以上患者患病率上升13.2%,地理位置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情况,尤其东北地区相较于沿海地区,患病率要高出2.5倍。

其实类似研究发现还有很多,《柳叶刀》子刊还曾发布过一项关于我国中风情况调查数据,通过分析14万国人,范围覆盖30个省份的样本全基因测序数据和特异性多基因风险模型发现,我国中风遗传易感性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
早在2013年,就有数据统计显示,东北地区无论是中风新发病率还是死亡都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东北地区中风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达到0.673%和3.9%,死亡率为0.34%,仅次于包括东北在内的北部地区。

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疑惑:
二、为什么我国北方人更容易中风?根据研究数据,可以观察到体重指数(BMI)、血压、饮酒与中风遗传易感性高度相关,而且也符合北高南低的特点,其实这种地域性的患病率差异,和很多因素有关,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这3点差异:
1、饮食结构
东北的饮食结构离不开“盐、油、荤”的特点,因为冬季东北地区很难获取新鲜蔬菜,为了提高蔬菜的保存时间,腌制菜就成了首选,而腌制的过程又需要大量的盐分,也就给高盐饮食埋下了伏笔。加上东北饮食“硬菜”多,大鱼大肉的摄入,其实也变相增加了油脂的占比。

别小看这些不良饮食结构的危害,要知道高盐饮食已经是明确导致高血压飙升的主要诱因,而长期高血压又是中风“头号元凶”。
同时,高油脂的摄入除了增加肥胖风险,还可能带来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健康问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严重也可能直接引发中风。
据不完全统计,东北三省人均肉类占有量占到了179斤,要知道全国人均也不过65斤,而肉类尤其是牛羊等红肉、香肠等加工肉类吃多了,也可能加剧心血管负担,甚至可能引发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人均食肉量最好控制在每日40-75克,尽量减少肉类食品占比。

2、寒冷气候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根据《欧洲流行病学杂志》相关研究显示,气温低会增加30%的中风风险,这是因为低温会影响血液循环速度,增加血管阻塞风险,而且低温还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上升,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3、空气污染
由于工业发展等历史原因,加上北方冬季的供暖燃煤、特定气象条件,导致北方地区空气污染更加严峻,像PM2.5、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₂)等污染长期暴露,也会增加脑梗死风险。不过近年来东北地区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也有所改善。
三、提醒大家:记住“中风120”口诀!如今正值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也给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其实脑卒中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最大可能避免致死、致残风险,如何快速识别卒中信号,国家卫健委总结了“中风120”口诀——“1张不对称的脸”、“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聆听讲话是否清晰”。
一旦发现上述任何症状,都要警惕卒中风险,最好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申请救护车接送到最近救治医院,黄金期内展开救治,患者大脑损伤度也会更低,后期康复几率越大。
脑卒中虽然可怕,但是可控,及时重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斑块等高危因素,定期筛查,发现异常尽早就诊治疗,可以很大概率避开脑卒中的发生。
另外也别忘了调整好日常生活方式,饮食尽量保持多元化摄入,营养均衡,注意日常保暖,减少熬夜、烟酒对身体的损害,其实也能很好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其实无论脑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预防都是大于治疗的,别让日常的不良习惯成为加速病情的催化剂,比任何治疗技术都管用。
参考资料:
[1]《中国人第一死因竟是它!比癌症还可怕,这六件事一定不要做!》.科普中国.2024-11-23.
[2]《成年人患病风险接近40%,一个口诀教你快速识别脑卒中》 .央视新闻.2025-10-29.
[3]《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世界卒中日》.健康中国.2025-10-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