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脱掉大金袄,爬上柳树梢,不懂爱装懂,硬说全知道。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啥。小时候,这个小东西真是给夏日里的一群猴孩子带来无数快乐的时光。 在我们农村,蝉还没蜕皮的时候叫金蝉,我们土话里叫接柳龟,全国各地反正叫啥的也有,一般蛰伏地中3-4年,六七月份出土,所以,夏日炎炎的晚上,尤其是雨后,泥土松软季,金蝉们挠开土地见天光,想上树蜕皮一展歌喉时,往往先迎来的是孩子们的小手。 中国人喜欢吃,有道菜叫炸金蝉的,北方人大都喜欢,其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吃鸡吃虾。因此,很多人专门晚上去摸金蝉,或卖或吃,一晚上能找数百个。记得前两年,这个金蝉要一块钱一个,属于菜中的小奢品种了。所以,如果去北方,天黑路边或者小树林里,手电筒灯光闪闪,看到大人孩子的三五成群,在认真地蹲树根、照树干,不要以为是护林什么的,十有八九再摸这东西呢。 我当时一般当我哥的跟班,两人合力约莫一晚两三个小时也能摸个百八十,有时还能找到白蝉,就是金蝉刚脱壳变成蝉时,不见天光被捉了的那种。白蝉因为陈皮已蜕,新皮尚软,炸了吃就没有炸金蝉那么柴,口感更好。 除了摸金蝉,满树乱飞的蝉也是目标,然后就有和面筋捉知了的把戏了,拿面粉入水揉搓,去了淀粉就得了面筋,用油纸袋包好,然后哥俩搭伙,我哥拿长竹竿,我拿了针线绳,专挑柳杨树密集的地方去,知了叫的欢实时,面筋杆朝翅膀一戳,然后撕掉翅膀拿线穿了,一天也是能拿几十个。 不过见过一次效率更高的,不过在当时是大人们干的,在树密集的路叉口,晚上烧起一堆大火,然后一群人飞脚跺树,知了受惊向火而飞,还不到火堆,翅膀就烧坏了,落到地上,一会就能捉一大堆。 捉了的蝉,金的、白的、黑的,一般要用盐水腌了,有冰箱就要冷冻,没有冰箱就盐放多一点,平时要吃了,拿出来洗净,直接油炸或先干煸,后淋油也可。酥焦喷香,饶有嚼头,当时哥俩一边吃着一边听大人夸赞两个小家伙能干云云,心里那个美就别提了。 现在这金蝉养殖得多了,回老家偶尔也会下场摸一摸,满满都是感觉。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