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立陶宛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莫图扎斯对媒体抱怨一番,声称在立陶宛发出和好信号后,中国竟然半年都没有理会,沉默以对,将对中国采取其他措施。立陶宛新政府近期多次释放对华缓和信号,但中方未予积极回应。中国已读不回的态度,让他们有些坐不住了。这个人口不足300万的波罗的海小国,在与中国关系冻结3年后,似乎终于扛不住了。

然而他们也只是嘴巴上说说,并没有采取实质上的行动。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当局设“代表处”后,中方将外交关系降级并实施经济制裁,导致其对华出口暴跌80%。2024年立陶宛新总理虽承认“外交错误”,但“台湾代表处”仍未撤销,且国内反华势力持续活跃。为什么中国不理它,此前立陶宛总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记性很好的大国,所以立陶宛应该保持耐心,“挪威花了大约8年时间才与中国恢复了建设性关系”。他意思是中国很“记仇”,但回顾这场外交风波的来龙去脉,当初主动挑衅的是立陶宛,如今付出惨痛代价的也是立陶宛,中国的"冷处理"真的是"记仇"吗?

在2021年7月立陶宛政府突然抽风,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这是欧洲首个突破"一中原则"的官方机构,中国当时就警告过,性质极为恶劣。但立陶宛置若罔闻,当年11月18日,"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正式挂牌。3天后,中国宣布将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召回驻立大使。立陶宛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时任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的一句话道破天机:“我们要让华盛顿看到立陶宛的价值”。当时是美国总统拜登执政时期,大搞价值观外交,这让立陶宛看到了所谓的机会。

但结果现在已经很明确,立陶宛没能从美国那得到什么,反而从中国这损失很多。中国的反制措施迅速而精准。在贸易领域,立陶宛的乳制品、木材等产品被暂停进口。因地缘风险,立陶宛被排除在中欧班列重要节点之外,德国博世、瑞典宜家等外资企业纷纷关闭在立工厂或暂停投资计划。而他们寄予厚望的"盟友"并未伸出援手,美国承诺的6亿美元援助实际到账仅900万美元,且附加苛刻条件。台湾当局承诺的2亿美元投资也只兑现了500万美元。
然后就是去年立陶宛新政府上台,公开承认上任政府是重大外交错误,但也就嘴上说说,既不关闭"台湾代表处",也不更改名称,反而要求中国先派大使回任。6月,立陶宛向中国递交"重建关系建议书",声称愿意"纠正错误",但仍拒绝触碰"台湾代表处"这一核心问题。咱也不理解,这么个小国哪来的自信,想得罪我们就得罪,想和好就和好,还好意思在那里抱怨,这种态度中国能理会就怪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