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1395年),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凤阳定远(今属安徽省)人,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作为明朝开国名将,冯胜雄勇多智略,喜读书,通兵法。不过,尽管屡立战功,冯胜却还是在没有犯罪的前提下被赐死,这样的结局自然是令人同情的。

一
具体来说,冯胜,初名国胜,后改为胜。朱元璋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冯国用一同归附,受到重用。冯国用累立军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去世后由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陈友谅进逼龙湾。朱元璋率军抵御,在这场战役中,冯胜攻其中坚,大败陈友谅军,又继续追击,败其于采石,于是收复太平。
在立下战功后,冯胜继续随军征讨陈友谅,攻克安庆水寨,长驱直入江州,赶走陈友谅,晋升为亲军都护。冯胜又随军解安丰之围,迁升同知枢密院事。紧接着,冯胜随军激战鄱阳,下武昌,克庐州,然后调兵攻取江西诸路。之后,冯胜又与诸将收复淮东,克海安坝,取泰州。

朱元璋大军下湖州,克平江,冯胜功劳仅次于常遇春,再升为右都督。冯胜跟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下山东诸州郡。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朱元璋消灭其他元末诸侯的过程中,冯胜立下了不少战功,并逐渐成为了朱元璋麾下的一员大将。
洪武元年(1368),明朝建立后,冯胜兼任太子右詹事。当时,冯胜率军逆河而上,取汴、洛,下陕州,直趋潼关。守将夜逃,于是夺潼关,取华州。紧接着,冯胜又克平阳、绛州,擒获元左丞田保保等,俘获将士五百余人。朱元璋非常高兴,下诏命右副将军冯胜位居常遇春之下,偏将军汤和位居冯胜之下,偏将军杨璟位居汤和之下。
二
洪武二年,冯胜率军渡过黄河,直趋陕西,攻克凤翔。扩廓遣将进攻原州,声援庆阳。在这场战役中吗,冯胜扼守驿马关,打败其将,于是攻克庆阳,捉住张良臣,从而让陕西全部平定。次年正月,冯胜以右副将军的身份与大将军一起出西安,直捣定西,击败扩廓帖木儿,俘获兵马数万。
明朝初期,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都已去世,而元太尉纳哈出拥兵数十万驻扎金山,成为辽东边患。于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领步兵、骑兵共二十万前去征讨。在这场战役中,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等都随行,这充分体现出明朝解决辽东问题的决心。并且,明太祖又派所俘纳哈出部将乃剌吾携带玺书前去谕降。

冯胜军出松亭关,分别修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在大宁驻扎两个多月后,冯胜留下五万军队驻守,而率全军进逼金山。不久之后,冯胜军已经深入,翻越金山,到达女直苦屯,降服纳哈出部将全国公观童。
因为冯胜大军出其不意,纳哈出感到寡不敌众,便按乃剌吾所说,请求投降。冯胜派蓝玉率轻骑前往受降。蓝玉用酒招待纳哈出,饮得正欢时,冯胜的女婿常茂当时在座,他突然跃起向纳哈出的手臂砍去。值得注意的是,纳哈出的将士及妻子儿女十余万人驻扎在松花河,听说纳哈出受伤,大惊而溃。冯胜派遣观童将他们招降,获得二十余万人,牛羊马驼及辎重绵亘百余里。
三
不过,冯胜大军退军的时候,负责殿后的部队被元太尉纳哈出军队所杀。当时有人揭发冯胜藏匿了许多良马,派门人向纳哈出之妻依次酌酒,以求大珠异宝,王子才死二天便强娶其女,因而丧失降、附之心。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愤怒,没收冯胜的大将军印,命他在凤阳建宅居住,定期上京朝见,诸将士也无赏赐。从此以后,冯胜再也没有统率过大军,也即他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冯胜奉诏调遣东昌番兵征讨曲靖。番兵中途反叛,冯胜镇守永宁,进行安抚。不过,公元1392年,随着朱标的病逝,朱元璋对明朝开国功臣的猜忌可谓是越来越大。和这些名将比起来,皇太孙实在太过稚嫩了。
在此背景下,冯胜功劳最多,多次因小事违背了明太祖的心意。蓝玉被杀当月,冯胜应召回京。两年之后,冯胜被朱元璋赐死。冯胜自尽后,他的几个儿子都不得继其嗣。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冯胜才获赠宁陵王,谥号“武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