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要是一变冷,大多数人首先反应就是多添加些衣物,这挺正常的,而《黄帝内经》里有句话讲得不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到了冬天,不少朋友会觉得就算穿得够厚实,手脚还是冰凉,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身体里的气有点欠缺,今天,木子就来简单分享一下怎么从内到外把那股暖和劲补回来。

一、身体发出的“寒冷信号”
形不足所更多指向的身体处于亏虚情况,有的人看上去并不瘦,但却常常感觉疲惫、说话没什么气力、吃完饭后肚子还轻易发胀,而这些大概便属于形不足所出现的状态。
手脚或腰腹总是冰凉,很难暖热
容易累,稍微动一动就提不起劲
脸色偏白或带点黄,缺少光泽
胃口不太好,吃一点就感觉不消化
天气一变,就比别人更容易着凉
这些情况实际上就是身体内部的火力,不是很旺盛,传统观念认为,阳气是让身体暖和、保持动力的根本,要是它不够,光靠增添衣物,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
二、如何从内唤醒身体的“暖流”
温之以气这句话的核心,不是借助外部的热源来加热,而是要唤醒身体自身产生热量的机能,关键是给体内添加柴火、助力火势,让阳气自己运转起来,我们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
平常在饮食方面可以留意挑选一些温和补气的食材,像小米、山药、生姜这类的就挺不错,我有个习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煮些桂圆红枣茶,双手捧着它喝上几口,从喉咙到胃里都挺舒坦。
生活细节也存在着不少办法,比如上午太阳比较大的时候,多多晒晒后背,晚上用温水泡泡脚,水位得达到没过脚踝的程度,天气变凉的时候加一条围巾,护住后颈,这些小事情坚持去做,身体的感觉就会不一样。
运动对阳气萌发有帮助,可是不能过度,比如八 段 锦或者每天散步半小时,到身体稍稍有发热的情况便很不错,尤其是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连续多做几天手脚或会比以往暖和些。
体温变化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你可能会发现,当内心紧张或者焦虑的时候,手脚往往就会变得冰凉,而当情绪平稳的时候,身体也比较容易保持暖和,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像是听一听喜欢的音乐,或者和朋友聊上几句,都能够起到调节的作用。
有空的时候可以多按揉关元(肚脐下方四指宽的位置)以及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往下四指处),对激发身体的阳气有作用。
《黄帝内经》还提及“阳气者,精则养神”,我的理解是,要是身体阳气充足,不仅不怕冷,人精神面貌也会更好。需求有一些耐心,不能着急,真实的暖和是身体内部的阳气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