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正恩
美国决定要对金正恩动手,还提到了中国。2025年11月3日美国国务院突然发声
美国决定要对金正恩动手,还提到了中国。2025年11月3日美国国务院突然发声,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制裁7艘朝鲜船只,说这些船借着海上贸易偷偷绕开国际制裁,更有意思的是,特意点了中国丹东东源实业公司等4家企业的名。你想想,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2025年,全球格局早就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美国自己家里一堆烂事,通胀、债务、社会撕裂,急需要在外面找个突破口,转移国内矛盾,顺便再秀一把肌肉。而朝鲜,这个常年被他们挂在嘴边的“流氓国家”,就是最好用的道具。打朝鲜一巴掌,风险小,收益大,还能在国际上抢占道德高地。但光打朝鲜不够劲,必须把中国扯进来,才能把事情闹大,才能达到他们真正的战略目的。我们来看看丹东这个地方。丹东和朝鲜就隔了一条鸭绿江,是中朝贸易最重要的口岸,可以说,朝鲜的经济命脉,一大半都攥在丹东手里。美国点名丹东的公司,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不是朝鲜的靠山吗?那我就在你靠山上动土。他们这是在用一种极其卑劣的方式告诉全世界,中国是“非法”贸易的帮凶,是朝鲜核问题的纵容者。这顶帽子扣下来,分量可不轻。更狠的是,这招棋直接打在了中国的痛点上。美国最擅长的是什么?是长臂管辖,是金融制裁。他们今天可以因为“涉嫌与朝鲜贸易”制裁你的公司,明天就能用同样的理由制裁更多企业。华为的前车之鉴还不够深刻吗?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一点点蚕食你的海外利益,切断你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最终把你孤立起来。这7艘船只是个引子,真正的炸药,是后面可能跟着的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大棒。有人可能会说,那我们跟美国解释清楚,或者干脆配合一下,不就没事了吗?你太天真了。你看看历史,哪次美国放过我们?你退一步,他进十步。当年我们为了加入WTO,做了多少让步,结果呢?他们照样天天说我们操纵汇率,搞不公平竞争。所以,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什么贸易合规问题,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战略围堵。美国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让朝鲜弃核,如果朝鲜真弃核了,他拿什么理由在半岛驻军?拿什么借口牵制中国和俄罗斯?他要的是一个可控的、永远紧张的朝鲜半岛,这样他才能当那个“调停者”,才能名正言顺地在这里部署军力,把刀尖抵在我们的喉咙上。现在,美国把球踢到了我们脚下。我们怎么接,全世界都在看。如果我们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那就是跟美国彻底撕破脸;如果我们不否决,任由他们制裁我们的企业,那国内民众怎么想,那些跟我们做生意的朋友怎么想?美国这步棋,下得又黑又狠,就是逼我们做选择题,而且两个选项都充满了陷阱。说白了,美国现在就是想搞“新冷战”,而朝鲜半岛,就是他选的第一个战场。他要用这种方式,逼迫所有国家站队,谁不跟他站在一起,谁就是他的敌人。制裁那7艘船是虚招,打压中国,打断我们的发展进程,才是他的实招。所以,别再盯着金正恩了,这场大戏的主角,从来都是中美两个。美国这刀是捅向朝鲜,但刀尖,却是对着我们的。这口气,我们能咽下去吗?
金正恩向毛岸英之墓献花
金正恩向毛岸英之墓献花
朝鲜兵出援俄,不是讲义气,是卖命换饭吃。一万个兵,一个月拿走三千万美金,全归平壤
朝鲜兵出援俄,不是讲义气,是卖命换饭吃。一万个兵,一个月拿走三千万美金,全归平壤。阵亡的抚恤金照发,但人回不来了。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前线早成了“吞人机器”。2025年俄军兵员缺口突破20万,国内劳动力缺口更是飙到480万,连西伯利亚的工厂都招不到工人开工。别再提什么“兄弟情谊”了,那套说辞太浪漫。朝鲜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本质上就是一场冰冷精准的利益交换,一场基于各自生存危机的“生存交易”。朝鲜出兵的时间点,确实选得极为微妙。2024年10月,朝鲜正式宣布向俄罗斯派遣“工程与安全支援部队”,名义上是协助俄军在乌克兰东部重建基础设施,实际上却携带了大量重装备和作战单位,几乎等同于直接参战。这一举动的铺垫早在几个月前就埋下。2024年6月,金正恩与普京在平壤签署了《朝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条约》,内容涵盖军事互助、情报共享、能源与粮食援助等多个方面。外界普遍认为,这份协议是冷战后两国关系最密切的标志。巧合的是,就在条约签署后的数月,乌克兰军队在哈尔科夫方向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将战火延伸至俄罗斯本土的别尔哥罗德地区。俄方措手不及,急需盟友支援。金正恩看准这一时机,果断出手,不仅能兑现盟友承诺,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抗美援俄”的决心。于是,朝鲜派出数千人的部队,其中包括工兵。据西方情报分析,这些部队除承担修复道路与阵地的任务外,还在俄军阵地后方部署了“KN-09”远程火箭炮与无人机侦察分队。朝鲜士兵的到来,绝非仅仅为了给俄军补充“炮灰”。他们是用高质量的兵员和关键的军火,系统性地填补了俄军的致命短板。想想俄罗斯当时的窘境,前线每天损失近千人,到今年兵员缺口预计超过二十万。更要命的是弹药,因为西方的制裁,供应链被掐断,预计到今年第二季度,俄军消耗的炮弹将有近一半需要朝鲜支援。就在这时,朝鲜的“投资”来了。这支力量的战斗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乌克兰方面甚至给出了“一个朝鲜兵能顶十个乌克兰兵”的惊人评价。他们纪律严明,作风顽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们用精准的战术重创了乌军。朝鲜提供的不仅是人力,更是一种能扭转局部战局的战斗意志。对朝鲜来说,“收入”是实实在在的。每派遣一万名士兵,平壤政府每月就能入账三千万美元。另外,还有超过两百万桶的石油、两百万吨的粮食,以及拖拉机等农业设备和技术。这些资源直接转化成了国内更稳定的冬季供暖,商店前缩短的排队,以及预计增长12%的农业产量。俄罗斯这边,收益是避免了前线崩溃和国内经济的彻底垮塌。对于普通家庭,高达十五万美元的阵亡抚恤金,是一笔能盖新房、供孩子上大学的巨款。代价则是国内高达四百八十万的劳动力真空,以及无数家庭墙上年轻的遗像。相比之下,乌克兰的困境更显凄凉。他们不得不征召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近十万女兵,经济崩溃导致抚恤金都发不齐,大量阵亡士兵的遗体无人处理。俄朝模式虽然残酷,却形成了一个可以运转的内部循环。朝鲜这次出兵,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大胆的行动,它彻底颠覆了世界对朝鲜的认知。过去,大家总觉得朝鲜是个只有原子弹的贫穷国家。但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它的常规军事力量。这不仅是打给乌克兰看的,更是打给美国看的。在美国、日本在家门口搞军演,步步紧逼的背景下,朝鲜急需一场实战来震慑对手。金与正那句“后果自负”的强硬喊话,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分量。连五角大楼,在朝鲜参战后对此都变得异常谨慎,不敢轻易评论。这场合作,也让俄朝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一纸空文,变成了深度捆绑的实体化联盟。他们共建图们江大桥,用加密货币来规避制裁,形成了一个更稳固的“抱团取暖”轴心。但是,这份账本的每一笔收入,都以无法挽回的生命为成本。战争里,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比东风61还大,朝鲜展示全球最大机动核导弹,射程覆盖全球?火星-20的
比东风61还大,朝鲜展示全球最大机动核导弹,射程覆盖全球?火星-20的亮相选在夜间阅兵的压轴环节,11轴重型运输起竖发射车承载着导弹缓缓驶过主席台,金正恩起身敬礼,在场中外嘉宾纷纷起立注视。从外形数据看,这款导弹长度和直径均超过朝鲜此前型号,与外界猜测的东风61相比体积更显庞大。其核心优势来自9月份完成测试的新型大推力固体燃料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971千牛顿,这一技术突破让导弹无需长时间加注燃料,可实现快速机动部署。固体燃料技术的应用是火星-20的关键升级。此前朝鲜洲际导弹多采用液体燃料,发射前需复杂准备,生存能力受限。火星-20的固体燃料设计使其能在公路上灵活转移,接到指令后可迅速完成发射准备,真正具备“随时发射、难以拦截”的战略能力。朝中社明确提及该导弹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配合提升的突防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战略威慑效果。美国情报机构推测其射程高达1.5万公里,足以覆盖全球主要目标,但目前尚未完成实弹试射。这款导弹的研发轨迹折射出朝鲜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从2017年“火星-14”首次亮相,到如今火星-20登场,8年间朝鲜已密集推出6款洲际弹道导弹。火星-20所使用的发射车技术据称源自白俄罗斯,经俄罗斯转让获得,而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突破,被外界认为与国际技术交流存在关联。这种快速迭代背后,是朝鲜对外部安全环境的回应,也是其军工体系逐步完善的结果。阅兵式上与火星-20同场亮相的,还有火星-11E高超音速导弹等多款新式装备。火星-11E采用乘波体构型,底部凸起且两侧加装边条翼,气动设计复杂,射程超过1300公里,打击精度可控制在30米以内,具备突破现有反导系统的能力。两类导弹的搭配展示,形成了战略与战术层面的完整威慑体系,前者着眼全球战略平衡,后者聚焦区域安全防御。国际社会对火星-20的亮相反应多元。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率团观礼,对朝鲜的国防发展表示理解;中国代表团出席阅兵式,重申半岛问题应通过对话解决。美国则宣布向关岛增派“萨德”反导系统,韩国加速部署本土导弹防御系统,日本考虑调整“专守防卫”政策。不同反应的背后,是各方对东北亚安全格局变化的不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阅兵式上出现了曾赴俄罗斯库尔斯克参战的海外作战部队方阵,士兵挥舞俄朝两国国旗接受检阅,这一细节印证了朝鲜与俄罗斯的军事协作。而中俄代表团的同时出席,被视为对朝鲜安全关切的间接回应,三方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存在一定战略协作基础。中国和俄罗斯此前曾在安理会共同提议部分解除对朝制裁,以换取朝鲜暂停核导试验,彰显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火星-20的展示本质是朝鲜维护自身安全的表态。朝中社强调,发展核力量是为应对外部安全威胁,并非寻求冲突。这款导弹的存在,让朝鲜在地区博弈中获得更多战略主动,也为其争取对话筹码提供了支撑。军事技术的进步与威慑能力的提升,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安全构建屏障,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